2)第三百九十九章:宰相显头角_乱唐左心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晋同样的寒门出身,兢兢业业为官近三十载才爬到了郡长史的位置上,再想进一步已经是难上加难。如此一来,秦晋不但对他有救命之恩,还有提携之恩。因而此人唯有与秦晋站在同一条路上,才有可能坐稳太守的位置。

  至于皇甫恪,他本来就有天子使职,却甘心配合武军,又在绛州一战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用,于公于私一个太守的位置,都是此人应得的,秦晋没有任何吝啬的理由。

  以上种种,秦晋不想当众去说,但还是要让自己最为倚重的卢杞和裴敬明白,他这么品实在是对武军最有利的选择了。

  因而在会议散场之后,秦晋特地将这两人留了下来。

  “不是秦某在为他人做嫁衣裳,恰恰相反,正是在为咱们武军争取最大的利益……”

  当秦晋将自己的良苦用心一并说了出来,两个人才恍然大悟,原来秦使君对它们还另有大用。

  “我已经在政事堂中运,打算于河东成立战时行辕,辖区内各郡县一切军政财权,归观察使节制,如此军政令统一之后,平叛自然也就避免了地方各自为政的尴尬局面!”

  “使君深谋远虑,末将自愧不如!”

  卢杞说这话时,脸上露出了些许羞惭之色。如果秦使君的这个谋划成功了,那么州郡太守的实权将被进一步剥夺,就算交给武军一系以外的人也无不可了。

  实际上,他所不满的,仅仅是秦晋将慈州与绛州交给了非武军一系以外的人,万一这些人过河拆桥,他们岂非为他人做嫁衣裳,鸡飞蛋打了?

  “难道使君要做这个观察使?”

  裴敬虽然不明白这个观察使为何物,但却了解,既然掌握了地方军政财权,不过是节度使换了个名目而已。

  “非也!”

  面对两个人充满了期待的目光,秦晋又摇了摇头。由他亲自做这个观察使,难度太大,从政事堂到天子都不会获得通过。所以,从一开始,秦晋就没打算为自己谋求这个位置。

  现在毕竟不是历史中的唐末,手中有兵权就有了一切,朝廷的加封不过是事后的追认。当此之时,毕竟安禄山叛乱不足一年,唐朝中央政府仍旧高度集权,威望尽管在走下坡路,但也还是振臂一呼,天下景从。换言之,现在的唐朝虽然在走下坡路,但不一定会走进藩镇割据的死胡同。

  在这方面,秦晋的心情是矛盾的,明明唐朝进入藩镇割据的死胡同,对他才是最有利的,不过他仍旧希望这一天永不到来。

  只是,有些事情置身事外时,想想都很容易,一旦牵扯其中,所所为,就未必不会是违心之举了。譬如秦晋正在朝中疏通运的战时行辕,只会使唐朝走向藩镇割据的快车道。

  但那又有什么办法,如果不这么做,武军可能就会在唐朝内部的争斗中,像龙武军一样,被撕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