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一章:老将欲求战_乱唐左心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不敢南下,一面扰了他对付高仙芝的计划。

  让秦晋庆幸的是,他和神武军并没有被空城计迷惑住,只是现在才现是不是有些晚了呢?秦晋劝阻了皇甫恪南下,并非是他怯敌畏战,而是心中在进行一个两难的抉择。

  只是这种纠结没让秦晋难受太长时间,进入下县城的当夜,河东城转来了从冯翊郡过来的急报。

  是杜甫的亲笔信,冯翊郡一直有杜甫代为打理,一切都井然有条,这让秦晋很是满意,此刻他来了加急军报,令得秦晋又是阵阵紧张。

  信的内容也不多,只说了一件事,据探马在潼关关内所侦知的情况,留驻关内的唐.军从昨天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逃散现象,其间似乎有校尉或是旅率试图阻止军卒逃亡稳住局面,但收效甚微,至信之时,逃卒愈演愈烈,只怕难以收拾……

  每一个字都把秦晋看的心惊肉跳,通关关内驻扎的唐.军居然有崩溃解体的征兆,那么带领主力出关的高仙芝的处境便可想而知。

  此时此刻,纵使秦晋的心理承受能力再强,也不得不暗暗感叹,都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古人诚不欺我啊!

  如此一来,秦晋哪里还用得着思忖,他毫不犹豫的就选择了潼关。

  高相公在弘农的战况如何已经不是秦晋最关心的了,他现在最关心的是潼关,必须稳住潼关的局面,否则一旦被叛军摸到了通关下,整个关中都将变得岌岌可危。

  秦晋一连下了两道命令,神武军前军与中军立即往潼关运动,并亲笔给卢杞写了一封信,交代他,如果潼关的守将已经失去了对局面的掌控,那么他可以便宜行事,取而代之。

  到了这般田地,秦晋也顾不得违制与否,他心中所想的只有潼关安危。

  陈千里此时觉得秦晋的应对处置过于保守,如果让他负责指挥,至少也要派一部人马渡过黄河,相机行事,如果高相公兵败的消息是假就竭尽所能襄助,如果是真,至少还能掩护一下高相公,让更多的军卒撤回来,撤到潼关去,为下一次的进攻留下足够的人丁。

  事实上,陈千里也是如此向秦晋建议的,只是现在的秦晋似乎听不进所有的劝告,他除了下达军令调度指挥位于晋、绛两地的神武军以外,就是躲在县廷内一张又一张的翻着地图。

  在搜集整理叛军遗留在夏县的公文时,秦晋除了现为数众多的往来文书以外,还现了几十张地图。往来文书这个东西有用的不多,可那几十张地图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贝。

  一边翻看,秦晋一边啧啧连声。看来这个时代的人对各式公文的保密意识并不强烈,这并非是说负责指挥大军的主将意识不到公文有可能会泄密。但是,主将的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事必躬亲,面面俱到。而为数众多的书吏则是最有可能犯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