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八章 吏治的整顿_汉末帝国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铭肯定这位一旦遭到逼迫,忠诚只会继续降低。

  毕竟,他会以为主公不信任他,有除掉他的心思。在这个心思的作用下,他的忠诚度就会不断下降,甚至在这样的情况下悄悄出逃。

  好吧,就让他这样先吧!好歹可以调出具体的数据,可一知道他是否有和外人接触,是否有不轨的念头什么的。

  至于这些世家大族出身的官吏,他也没办法约束他们不徇私。

  都说‘修身齐家平天下’,这儒家的东西有时候就是那么欠揍。一个两个拿着这个做借口,大有一副‘家都不帮衬,如何平天下’的蛮横劲。

  嗯,就是直接站在道德的最高端,来为自己的过错开脱的蛮横霸道。很不巧的是,在封建时代,基本上每个朝代这都是主流的声音。

  哪怕进入文明社会,儒家学问已经成为了不怎么重要的辅助学问,这样的思想依然没有被淘汰,几乎成为了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于是话说又回来,在这个主流之中,如何衡量一个官吏的好坏问题?又或者说,怎么样才能最有效的解决腐败问题?

  刘铭其实这段时间也想过,结果猛抬头,发现某辫子朝后期的方法有点用。

  他在酝酿,在想方设法去完善,却因无法做到对每个官员的了解而放弃。如今有了这个超级外挂,基本上是可以实施了。

  对外扩张要暂时减缓的如今,刘铭把政治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吏治的这块。

  “主公,你确定这不会搞得天下大乱?”众文臣看了刘铭的提议之后,由郭嘉代表众人弱弱的问了句。

  “好吧,让我们权衡一下!若是按照我的方法来实施,天下大乱大概会在多少年后?而若是不按照我的方法实施,天下大乱又会在多少年后?”刘铭直接摊开双手,把问题交给了大家。

  大家只能够互相讨论,互相计算,结果得出一个郁闷的结果。

  按照刘铭的方法,最长有可能千年之后才会出现问题;若是不按照这个方法来处理,那么或许最长二百多年就会出现问题。

  相差八百年,这个提案最终只能够通过。

  整个提案的核心,其实就两个字——公开!

  把原本战战兢兢,偷偷摸摸的贪污受贿行为,光明正大化!不同的是,在应该收多少,该怎么收这点,划下一个界限。

  比如私下拜会某个官员,需要走怎么样的程序,给门房多少钱,给管事多少钱,见了面又对某件事情应该给多少钱,划出一个潜规则。

  做不到,那就是失礼坏了规矩,事情就不帮办;做到了,回去等消息,哪个办得成的就手下那部分的钱,办不成的就把钱退掉。

  官员的亲属,不得走后门在本地任职,想任职必须走正门,不然就是坏了规矩,到时候别说走后门的官员,提拔他的官员也乌纱不保!

  走后门的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