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七章 第一次科举(七)_汉末帝国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歹是被压缩到了接近答案的范围内了。

  还是例行检查,还是入座等待。比起县试的考场,这里又大了不少,仔细想想也是,毕竟这次来参加州试的,少说也有数百考生,甚至上千人。

  大概到了中午十二点的时候,考场关门钟声传来。这个钟声之后,来迟的考生可就没办法进来了。而本次州试,为了能够加快检查的速度,不仅设立了四个考区,而且考官的人数也提升到了二十人,小吏提升到了八十人。

  饶是这样,上午六点开始到现在也才堪堪检查完毕。

  下次考试,或许这方面需要改进一下,或许准许合格的人数要适当缩小一些上面的。不过按照现阶段大汉的考生水平,这样又显得不太公平。

  试卷发了下来,题目依然是数算、农学、策论和经义四大方面内容。

  当然,和县试的相比,难了不少也是理所应当的。

  数算方面加入了一些后世才会出现的算术题,不过为了方便学生,为他们准备了算盘这种计算工具。使用方法,也已经事先告诉他们了,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学会,那就是他们的问题了。

  农学考的是如何避免‘谷贱伤农’的问题;策论则是未来的战争模式探讨;经义则是如何理解‘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句话。

  “难了好多,难怪说县试只是让我们热热身的水平……算了,不要纠结于得满分了,本色发挥便是。把自己最擅长的部分,最完美的展现出来!”诸葛亮仔细看了看题,咬了咬牙开始写了起来。

  多亏了之前县试的经验,他们已经知道,不需要绝对回答正确。或者说从来就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他们需要的是回答出最好最实用的答案。如此,哪怕大部分题目都不合格,只要一方面能够达到合格线,或许就能合格了。

  动笔,从一个两个到上千人一起动笔。可惜大家用的都是毛笔,故而没有发出“沙沙”的书写声,不过近千人一起写字的场面,的确很有意思。

  刘铭这次可没有监考诸葛亮他们,不过他在这个考场还是发现了两个有意思的人物。一个是司州河内温县司马朗,一个是他的二弟司马懿。

  前者今年已经三十一岁,只是为什么还不出仕让人有些疑惑不解,按说应该早出仕曹操才对;后者这个‘风痹儿’今年也二十三岁,居然比诸葛亮还大上两岁,刘铭也是刚刚才知道这点。一直假托‘风痹’不出仕的家伙,没想到居然有兴趣来参加科考,不知道他到底是来玩的,还是认真的?

  刘铭很有兴趣,真的台有兴趣了。比起诸葛亮和他的三个朋友,他更好奇司马懿这个家伙到底是怎么想的。不过不管怎么想,既然出现了,就别走了!

  司马懿突然打了一个寒颤,随即用眼角瞄了一下不远处的刘铭。

  好可怕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