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八章 第一次科举(八)_汉末帝国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家立刻转移了视线,再次围在了榜单那边。有些人眉开眼笑,而有些人便唉声叹气。

  “广元,你在第二名呢!”崔钧用手肘捅了捅身旁的石韬。

  “可为什么不是第一名呢……我看看,第一名是颍川枣祗……慢着,我记得他不是曹操麾下的屯田都尉么?!”石韬有点不满,看了看第一名立刻惊呼。

  “没什么好奇怪的,只怕这次考试其他诸侯也派人过来参考了。目的很正常,自然是让刘铭一个人才都招不到。若说还有什么,那就是顺便看看科考是怎么样的,若是可以他们自然也会施行。”诸葛亮倒没有诧异。

  “恩,仔细一看,农学方面至少有四个都是来自别的势力。比如徐州严畯已经出仕东吴,而那益州黄权则是张肃的老臣。”崔钧见多识广,自然认得这些人的背景。

  “算了,还是不要计较那些了。别人能够考得这个成绩,那也是别人有这个实力。若是计较对方的出身,那就显得太没有气度了。再则,大将军设立科考的时候,没说其他诸侯的下属不能前来参考吧?”孟建笑道。

  “不过如今大汉尚未灭亡,至少名义上尚未灭亡。换言之这些参考的基本上都是大汉的官吏。你觉得既然已经出仕为大汉官吏,却还要参加大汉的科考,这不是多此一举,而且明显影响科考的公平性么?我看啊,他们也就抓住了大将军没限制的这个漏洞,死命的往里面钻了进来!”石韬还是有些不满。

  “他们的答题纸要搬出来了,看看这些已经成名的能吏到底是怎么回答这些问题的,对我们以后行政也好,处理一些琐事也罢,好歹也是一个不错的参考对象不是?哪怕没上名次,好歹通过参加这次科考,我们的知识获得了更大的提高,这其实就是一个很不错的财富了!”诸葛亮看得很开。

  考场的大门开启,第二批答题纸被搬了出来。众人立刻围了上去,看看这些能够在上千人之中脱颖而出的农学天才,到底都是怎么回答那道题的。

  枣祗的答案是设立常平仓,丰收时节由官府出面用稳定的价钱购买谷物,避免谷贱伤农的情况出现。而灾年或者征战的时候,可以用这些仓里面的粮食应付灾情和战争,也可以在缺粮的时候平价出售,稳定粮价。

  当然,前提是要这样必须要有一个稳定和平的大环境。按照如今的现状来看,粮食基本上都不够基本消耗,故而是不会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

  大意姑且是这个意思,具体自然列举了许多的事例和现状,说得非常的有条理和有逻辑,难得的是用事实说话,让人无法否定。

  “受教了!”石韬不由得感慨,这答案和他有点相似,但他做不到这样。

  第二名,他拿着都觉得有那么点惭愧了。

  一刻钟的时间很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