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七章 王五品归京_北宋振兴攻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共经历了70年的时间,历经四代帝王,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连李世民亲征,都没有一口吃下来。

  赵桓难道也要用七十年灭掉金国吗?

  这次不趁着金国太宗十多个兄弟儿子,太祖十多个兄弟,在金国打的昏天暗地的时候,一举平定,等到金国内乱结束,宋朝是强大了,但是金国也稳定了。

  倒时候,再想灭国,实在是难上加难。

  “收复冠带之境,免故土成蛮貊之乡!”

  “辽东数十万的汉人,朕不忍心让我们的冠带之境变为蛮夷之乡!战略安全、收复故土、收拢臣民、为报血仇,这四个理由已经够了,千载难逢之机,不能再错过了!”

  赵桓站在沙盘前,说了一下金国的形势,在常朝确定了移驾之事。

  宇文虚中突然站出来说道:“臣随官家前往燕京府吧。”

  “臣觉得趁着金国内乱,再次把金国皇城司组建起来,官家心系金地汉儿,臣也有信心,去组建皇城司。”

  赵桓思忖了良久,说道:“家中之事…宇文少卿为国遭了不少的苦难,还是在京城享受几天的好日子吧。宇文重也长了一岁,你这个父亲不在身边,也不是个事。”

  宇文虚中使金,被扣在了金国这么久,做了那么多的事,再深入敌后进行地下工作,赵桓其实有点于心不忍。

  宇文虚中笑着说道:“那还有比臣更合适的人选吗?”

  “官家征伐辽东路,自然需要察子们的情报,此次王节度使万里行军,缺少了金国皇城司的察子的支持,差点就回不来了。”

  “好!”赵桓终于点了头,正如宇文虚中所言,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自己愈发变得无情了吗?

  赵桓叹气,宇文虚中已经为国立下了足够的功勋,自己依然让其鞍前马后,为国效命,是不是无情呢?

  当初说好的,回来汴京了,就不走了,看来也是一句虚言了。

  皇帝的话一句都不能信,都是放屁。

  “吾之志也。”宇文虚中拜了一拜说道。

  其实汴京繁华的日子,他不喜欢吗?很喜欢。

  但是他也更希望自己在即将来的宋金大战中,留下自己的名字。

  老婆孩子并不是建功立业的阻碍,反而是自己的动力。

  “大宋有卿这等铁骨忠臣,是大宋之福啊。”赵桓感叹道。

  想来也是,这种大事中,明明有能力参与,却因为畏惧不参与,想来也是平生一大遗憾吧。

  “报!官家!王五品回来了。”黄彦节匆匆忙忙的来到了文德殿,说道。

  王五品,王重阳。

  赵桓年前就让其回京,可是迟迟未归。

  “快宣。”赵桓说道,看来王重阳是在路上过了个年。

  他自己也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还没走两步,就看到了一个衣衫有些破旧,但是依旧无法掩饰其风采的道生。

  “臣王喆,参见官家。臣回来了。”王重阳行礼说道。

  “爱卿辛苦,一路车马劳顿。”赵桓看着王重阳的棉服都是破的洞,看来这一路,挺辛苦的。

  “臣在太行山下贪快,想着回京过年给官家献礼,没成想,抄小道的时候翻了车,才弄得自己这么狼狈。”王重阳俯首说道。

  “你慌什么啊!山路崎岖,早一天晚一天有多大关系?唉,这幸亏没出大事。”赵桓看着王重阳心疼的说道。

  那张风靡汴京,足以让樊楼女子坐地排卵的脸上,都挂着两道伤痕,刚刚结痂。

  “小伤小伤,无关紧要的小伤,要不是为了护着这瓦罐,臣也受不了伤。这是臣要给官家献的礼。”王重阳拿出来一个瓦罐,神秘兮兮的说道。

  “哦?是什么?”赵桓好奇的问道,这个值得王重阳受伤的瓦罐。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