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八十章 大宋的错误示范_北宋振兴攻略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识字的都没多少,不这么宣传,那些辽东百姓怎么能害怕?”

  “而且还要短期之内防范好来自金国的疫疾,不管怎样,只要他们信了这鼠疫之毒无解,那就行了。”

  赵桓对这本札子的第一感觉,就是韩世忠居然怕了。

  惶、恐、不安这些词语,频繁出现,赵桓居然读出韩世忠这个混不吝的惶恐,证明亲历了鼠疫之祸的他,对此事极为重视。

  “遥想当初韩世忠镇守榆关之时,三番五次出关带着新兵出关,甚至还和完颜娄室碰到了一次,打了个照面。现在他居然怕了。”赵桓也是第一次在韩世忠身上品出了怕。

  怕,是好事。怕,才能更好的防疫,宋人才会更安全几分。

  “金人不是什么妖魔鬼怪,都是两个肩膀扛着一个脑袋,大刀片子砍到身上,都会流血,也会死。”李纲忽然笑着说道。

  当初金人从燕京数日南下至相州,五日至开封汴京之时,大家都说金人是妖。

  李纲这句话,复述的是当初赵桓的说辞。

  “你还记得呀。”赵桓仔细一品,才想起这句话是自己当初说的。

  李纲笑道:“无孔不入、看不见、摸不着的小须弥虫,几个时辰就能带走一条性命,不论男女老幼、不论牲畜都有可能患病而死,韩世忠怕的理所应当。”

  “倘若不是臣去胡元的存目镜里看了一眼,万万不能相信,一碗水里居然有那么多的虫子,而那竹节状的小须弥虫,微乎其微,居然可以顷刻间要了牲畜大物之性命,世间着实奇妙。”

  赵桓指着那个札子问道:“金国求助,朕以为不去。明年开春过了,朕还要打金国。”

  “官家圣明。”李纲俯首说道。

  救金人?生死之仇,不共戴天。

  “官家的《除蝗疏》已经通传各州府县,各地展开了较大规模的水利灌溉,也发动了乡民深耕翻田,仅穷江附近,就开掘了数条支渠,水车数架,凿井七十二口……”李纲洋洋洒洒说起了政事。

  防蝗,是入冬以及整个春天都需要筹备之事。

  涉及民生,则无小事。

  李纲又将自己几条从民间收集来的各种防蝗手段,和官家说了一下,双方达成了共识。

  “也就是说养鸭子,比养鸡更加实惠?而且出栏之日更少,灭蝗效果更好?”赵桓也是第一次知道此事。

  李纲点头说道:“供厨者,子鹅百日,子鸭六七十日,子鸡百八十余日,肉佳味美。”

  “养鸡主要是为了鸡子,真的要是防蝗,臣在民间寻访,还是养鸭更合适,鸭比前段时间的姚舜辅献上的苍鸾,吃蝗虫几乎旗鼓相当。但是鸭不会飞,苍鸾还是更强一些。”

  “需要多少钱来养?”赵桓问道。

  李纲笑着说道:“一百三十二万贯即可购置三百万余只鸭子,这事陈子美已经在做了,淮南、两江都在尽力筹备。”

  “不过陈家传信来说,防蝗用不上的话,他们也能把鸭肉卖了,鸭绒填充衣物用,所以开销他们就当是做买卖了,不用内帑国帑掏钱。”

  “但是若是真的有蝗灾,可能用到驰道将鸭子送到灾区,大概需要占用驰道份额。”

  赵桓仔细品了品,问道:“不用花钱了吗?”

  “这些年,陈家为官家办事,也没少赚……”李纲提醒官家,陈家商贾身份。

  商贾重利,陈子美这些年忙前忙后,可没少赚钱,这也是为何陈子美愿意继续下注的原因。

  没有任何正向反馈,光赔钱,多大的家产早已经赔光了。

  唐闳唐家,不就是这么赔光的吗?

  “这防蝗还能做生意的吗?”赵桓也是哭笑不得,崇祯知道了,岂不是羡慕的要死?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