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章 文人难成_人在仙唐,我靠写书成圣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多会,刘大娘便端了碗面出来,碗里的臊子顶的别人两份了。

  “不够就跟大娘说啊,大娘再给你加。你这身体,可要多补补。”

  刘大妈放下面,临走的时候又说着。当时若不是陈升不顾自己安危,拼命拦住蛮兵,她早就被蛮兵杀死了。

  不过前身的陈生并不后悔,人族孱弱,相互扶持。这是千百年来的传承。只有这样,人族才会越来越强。

  “大娘,这面,多少铜子。”陈生吃过面罢,伸头往面摊里问。

  “不要钱,大娘命都是你救的,你吃碗面大娘还收你钱,那不是折煞我吗?”大娘正在里面准备中午出摊的材料,也没出来。

  “那我可就不给钱直接走啦。”陈生从兜里摸出三枚铜子,放到碗下,起身就要走。

  普通人一天开销也就十枚铜子,这碗面加了臊子,三枚,得当。

  “不要钱,你走罢,莫耽误你的事。”待陈生走后,好一会,刘大娘才忙完。出来收拾碗筷,却发现碗下整齐放着三枚铜子。

  “折煞我呀,罢了罢了,这钱就当给你说媳妇了,哪有十八岁还不讨媳妇的,我看东街就有几户好人家,都是大家闺秀,倒也般配得很。”

  陈生早早走远。也不知道刘大娘要下定决心竟要给他说个媳妇。

  此时他正闲逛在街。文气不能长使,以他的身体素质,承受不住,稍一书写便疲惫不堪,还不如走走逛逛,先看看这世界的神奇。

  “潇湘书斋”

  陈生走到一处古香古色的店铺,止住脚步。店名叫潇湘书斋,左右两副楹联,写着“书里乾坤大,文中日月长”,大气十分。

  这书斋他知道,平安县城三大书舍之首,里面藏书丰富,应有尽有,不过价钱也十分昂贵,陈生并未在里面买过东西。

  门前小厮看着有人停下脚步,忙走上前。来人一看便带着读书气,正是书斋的主要顾客。

  “客官,要买书还是什么,随我进去看看吧。”

  陈生也不推脱,跟着便被引进书斋。一进门,就看到客人三三两两,人并不多。也是,文人的数量总是远少于普通人的。

  “客官,左侧是抄录的经典,儒生,秀才,夫子抄录的文气经典都能找到,甚至店里有时还有大学士亲手抄写的经典。”

  “旁边摆着的是不附文气的经典抄篆,价钱倒是便宜一点。”

  “右侧是邸报,主要是圣院下发的通知,以文气所写,属于雅文,价格贵些。旁侧放的是书房四宝,笔墨纸砚。”

  “最角落放的是一些杂文报纸,内容多由文人逸士书写的趣闻故事所成,或是周边商铺打的广告,不附文气,权当日常休闲时候看看,一个铜子就能买一份。”

  小厮看着陈生左顾右看,只以为是第一次来,介绍的极为详细。

  其实陈生接受了脑海记忆,对这些都还算了解。自身先前,就是做的抄篆工作,每天能攒个数十铜子。

  不附文气,属于俗文,价钱便宜,但是不含抄篆者对经典的理解在内,不易通读。

  附了文气就属于雅文,价格昂贵,但内含经典释读,属于紧俏货,供不应求。

  呆了许久,陈生只选了一篇儒生抄篆的《论语十则》,又买了一份邸报,一份民报。

  他想看看儒生抄篆与家中不含文气的藏书有什么不同,另外的邸报和俗报倒是为了了解一下这个世界的风俗民情。

  结账的时候,陈生才真正明白,读书人的东西是真的贵。

  一篇儒生抄篆的文书,只有百十余字,便要百枚铜子,一份邸报也要十枚铜子,倒是俗报,一份只一枚铜子,结账的时候权当添头送了。

  舍了一两纹银和十枚铜子,陈生带着买来的文书,准备回去。

  就手上这几张纸,就花了他一两多纹银。若是再逛下去,只怕他花光所有家当,也买不起一篇夫子抄篆。

  文人难成便是如此。

  经典一文难求难求,自身无通读天赋,又无名师教导。

  因此文气修行之途虽然盛行千年,但文人的数量却始终是少数的。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