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18章 大年三十_重生84,从养鱼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18章大年三十

  1996年2月18号,星期日,大年三十。

  这天的北宁,大街小巷为之一空。

  人们该回家的回家,该做客的做客。

  买年货的早几天就已经置办好了。

  现在着急忙慌来买年货的,不是加班的,就是刚从外地回来的。

  商家一个个伸着脖子,望着街面上稀疏的行人,心里一直纠结,是再等等,还是关门准备过年了。

  大街上偶尔炸响的鞭炮和从风中传来的火药味,把今年的年味衬托了出来。

  以前过年,人们也备年货。

  可那时候穷,每家每户能称上两斤肉就是全家欢喜了。

  要是能给孩子们买件新衣裳,那更是孩子们最最盼望的事情。

  如果能给孩子们备下一挂小洋鞭,那就是孩子们的天堂了。

  家里孩子多的,大人们就把小鞭拆散,你一个,我一个的均分了。

  这些小鞭炮成了孩子们心目中的宝贝。

  自己的舍不得放,而是等着有钱人家先放炮。

  待人家去吃年夜饭了,一大群孩子就蜂拥而至,去人家的红纸屑里翻找。

  总能找出几颗没有燃放的鞭炮来。

  这时,捡到鞭炮的就会开心的大笑,没找到的则极为失望。

  于是大伙又跑向下一家的大门口。

  孩子们就像是拾荒人一般,挨个的找红纸屑,有的孩子时机得当,就会捡到满满一口袋的鞭炮。

  为捡鞭炮,有时还会跟主人家的孩子发生冲突。

  可就是这样,也丝毫不能减少当时孩子们捡炮的欲望。

  现在呢?

  改革开放之后,家家户户的日子都好过了。

  多少都有些余钱。

  买吃的,买穿的,买玩的,也舍得花钱了。

  就拿北宁来说吧。

  咱不说在北宁做小生意的这些商贩们,就说上班的。

  昌和集团的员工以前工资就不少,现在呢?更是有分红了。

  那就带动了当地的消费。

  家家户户都会买上几挂鞭炮。

  以前穷的时候,最多就是100响的小鞭,现在大都买上几挂1000响的大鞭。

  所谓大鞭,不仅仅指它的数量,还有质量。

  大鞭一般会在10响普通鞭炮后,插进去一个大鞭炮。

  特别的响,东北俗称“麻雷子”。

  它的常规响声是这样的,“噼啪噼啪~当!噼啪噼啪~当!”

  有些人家穷惯了,有钱之后,依然保留了当初的习惯,会把大鞭拆开来燃放。

  这时家里的大孩子就会搜集“麻雷子。”

  小孩只敢燃放普通鞭炮,麻雷子爆炸效果太烈,声音大,有时候不小心还会蹦到手。

  大街上听到的“单蹦”鞭炮,基本就是放散炮的孩子。

  要是听到整挂鞭炮燃放,那就是人家开饭了。

  北宁城里噼噼啪啪的鞭炮炸响,三分场也同样有孩子在燃放鞭炮。

  卢家这边就有一群孩子玩得不亦乐乎。

  盛文盛清拆开一挂大鞭,把里面的“麻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