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42章 反应(下)_初唐峥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声鹊起,之前很多事都被翻出来了。

  李世民冷笑一声,父亲决意留下刘世让,你居然还有心思玩嘴皮子,居然还没想到李神符!

  “大兄说的是,不过亦听闻燕郡王二弟、长子并七八亲卫,在怀仁手中鼻青脸肿……”

  芙蓉园中,罗寿、罗阳在李善手里吃的亏……都成了笑话了。

  “好了!”李渊不悦的呵斥了声,互相揭短,有意思吗?!

  平阳公主忍不住在心里想,怀仁还真够闹腾的!

  难得今天有好消息,李渊难得有个好心情,懒得管两个儿子,强行将话题转回来,“对了,崔信没受伤吧?”

  “应该无恙。”平阳公主顿了顿,笑道:“袭营前,怀仁留元普在远处,得手后再召其入内,而崔信……怀仁准备遣派亲卫连夜将其送回雁门关。”

  “但崔信坚拒,后在突厥营地门外,身着官服,宣读诏招抚书。”

  李渊捋须笑道:“翁婿情深啊。”

  这句话已经有足够的指向,翁婿翁婿,李建成心中一喜,若李善娶清河崔氏女,自己或许能笼络到门下。

  对面的李世民面无表情,一方面李善早就铁了心来投,另一方面他很清楚,崔信是清河崔氏出仕族人,并在长安朝中任职的,唯一没有依附东宫的人……从这个角度来说,崔信是不可能被东宫笼络的。

  就如天策府大将郑仁泰出身太子妻族荥阳郑氏,但这两年东宫多方示好,但郑仁泰对李世民忠心耿耿……历史上这位还直接参与了玄武门之变。

  等李渊多问了几句李善在雁门的现况后,李世民突然道:“父亲,怀仁使刘世让驻守马邑,实是妙手,但虽刘世让奉圣命经略马邑,但如今与苑君璋同处一城,崞县令只怕有些低了。”

  李渊微微点头,的确如此,苑君璋爵封国公,授朔州都督,又与刘世让多年敌对,后者只是个宜阳县侯,崞县令,只怕难以相抗……毕竟对李唐来说,刘世让值得信任,而苑君璋就未必了。

  李建成试探问道:“记得父亲曾授刘世让代州司马……”

  这基本上是扯淡……自从上一任代州总管李大恩阵亡后,两年多了,代州总管府还未复设,所谓的代州司马只是个虚衔。

  李世民显然是打好了腹稿,立即接上,“既然如此,不如复设代州总管府,辖代州、忻州、朔州、蔚州,刘世让可为代州总管。”

  “从崞县令直升辖四洲的代州总管,太过,太过了。”

  “太子适才不是说,刘世让如今任代州司马吗?”李世民似笑非笑,“司马佐官升任总管,不算太过。”

  “马邑招抚,论功,怀仁为首,崔舍人次之,刘世让不过马前卒而已!”李建成哼了声,“若刘世让直升代州总管,如何赏赐怀仁呢?”

  “父亲赞怀仁已为世间第一流,但毕竟尚未加冠,不宜贸然提拔。”

  “难道让馆陶县公俯首宜阳县侯?”

  “更何况,如此大功,怀仁理应晋爵!”

  李渊的好心情彻底消散了,头痛的看着两个逆子唇枪舌剑。

  李建成渐渐察觉到了不对,虽然还不甚清晰,但他猜测,李世民是看中了代州总管这个职位……要知道李道玄如今就在代州。

  而李世民明面上看似笼络刘世让,或者剑指代州总管一职,但实际上的瞄上了河东道行军总管、并州总管李神符。

  在边上听了一阵,平阳公主听得一头雾水,插嘴道:“不如调走刘世让,另遣良将驻守马邑。”

  “决计不可!”

  “不可!”

  前一句是来自于李世民,他摇头道:“坚守马邑,唯刘使然不可。”

  后一句来自于李渊,他点头道:“二郎所言极是。”

  今日这封密信,李渊并没有让两个儿子阅看,信中李善毫无保留的讲述了只能是刘世让驻守马邑的理由。

  而且李善还提议,在明年突厥大举来犯之前,最好是召苑君璋入朝,同时逐步调换马邑守军……而这些,刘世让是最适合的执行人。

  “代州总管,代州总管……”李渊沉吟片刻后摇头道:“此事押后再议。”

  李建成和李世民对视了眼,前者心中惴惴,后者则在琢磨要不要连夜召见凌敬……三姐都接到信了,凌敬那边也应该收到信了。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