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百九十四章 痴心_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载沣说话肯定管事,目前的前清皇族里,他的地位相当之高。

  另一个也挺管事的庆亲王奕匡,大清时就不怎么过问政事,清亡后直接去安度晚年了。

  而且遗老遗少们还有溥仪都对奕匡的“卖清”行为极为不满。

  两年后奕匡去世,其家人来紫禁城请溥仪给个谥号。内务府提前拟好了几个字呈给溥仪,都是些意思比较好的字眼,溥仪肯定不满意。

  而且那天比较巧的是溥仪的师傅不在,需要他自己拿主意。

  11岁的溥仪扔掉内务府的字,另写了几个意思比较差的,如荒谬的“谬”,丑恶的“丑”,幽王的“幽”,厉王的“厉”,作为恶谥。

  这把载沣吓了一大跳,连忙跑进宫找到溥仪,结巴着恳求道:“皇上还还是看在宗宗室的份上,另另赐个……”

  溥仪对奕匡非常恼火,直接回道:“那怎么行!奕匡收了袁世凯的钱,劝太后让国,大清二百多年的天下,坏在奕匡手里,怎么可以给个美谥?只能是丑!谬!”

  载沣还算聪明,拿出一张写好的字条给溥仪看:“用‘献’字怎么样,这个字有个犬字旁,这字不好……”

  溥仪听出是在糊弄他,哭闹起来:“犬字也不行!不行不行……不给了!什么字眼也不给了!”

  溥仪一哭,作为他亲生父亲的载沣也没法子,只能不住点头:“别哭,别哭,我找上书房。”

  载沣终归老道,让上书房的翰林最后拟了一个“密”字,溥仪以为不是好字眼,就同意了。后来才从苏洵的《谥法考》上查到“追补前过曰密”,是个好字。但已经来不及。

  这件事上,溥仪那些忠清的老师全部都站在了溥仪一边,把他与父亲争论的事情作为美谈。梁鼎芬知道后高兴地说:“奕匡本有大罪,天下恨之。传闻上谕如此,凡为忠臣义士,靡不感泣曰:真英主也!”

  足以看出遗老遗少和溥仪有多痛恨奕匡。

  但“天下恨之”就不见得了……

  ——

  有了载沣的话,李谕成功与醇王府管家张彬舫接上了头。

  张彬舫态度大转弯,赔笑道:“老夫有眼不识泰山,还望先生海涵。”

  李谕着急买画,不跟他客套:“在哪交易?”

  “不忙,不忙,”张彬舫摆手道,“王爷只指示了小人同意出手给您,但日本人那边,嘿,最好还是先生自己说说,不然我也没办法。”

  李谕说:“行吧,把日本人叫来。”

  当天,在一间酒馆的大包房中,李谕见到了山中定次郎这个臭文物贩子。

  山中定次郎非常生气:“张管家,之前说好了要卖给我,不能说话不算数!而且你知道我的信誉多好,恭王府卖古董时,我先付了一半钱。”

  李谕没好气道:“山中先生,乘人之危也好意思放在明面上讲?”

  “什么叫乘人之危?”山中定次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