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74章 相约见面_极品姐姐领进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74章相约见面

  张鹏飞捏了捏额头,一时之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这时候,手机有短信进来,是好久也没有联系的西北金翔总经理冷雁寒发来的,竟然是一首词:

  梦中了了醉中醒。只渊明。是前生。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北山倾,小溪横。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都是斜川当日境,吾老矣,寄余龄。

  望着这首苏轼的《江城子》,张鹏飞一时间呆住了,难道这个只见过两面的女人,她明白自己此刻的心情?

  这首词不是苏轼的代表作,一般读过的人也很少,但是其中却深含了对人生和官场的思考。这是苏轼因“党争”被贬后所作,把他自己同陶渊明做了比较。他当时生计困难,在朋友的帮助下在黄州东门外东城故营上开荒种地,也从此有了“东坡居士”的自号。这次被贬,是北宋中期一场著名党争的恶果,更是苏轼入仕以来所遭遇到空前严重的打击,几乎被置之死地。被贬后他冷静思索和探讨了很多问题,政治态度和人生态度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在智慧上更进一步。

  因为在雪堂之中体验了生活平淡的乐趣,他不禁想到了陶渊明的归隐生活,从中受到启发,他们的人生无论是醉还是梦其实都是清醒的,走遍人间,依旧躬耕,充满了辛酸的情感。不过,陶渊明因不满现实而归田,苏轼却以罪人的身份被贬,但是他们都将以旷达的态度对待险恶环境和困难。

  陶渊明四十一岁弃官归隐,后来则未再出仕任官;苏轼时年四十七岁,躬耕东坡,想到渊明曾经景况,不禁感慨自己是否终究也像渊明一样就此了度余生。当时苏轼东山再起的机会渺茫,因而有迟暮之感。随后,他又表达了豁达的态度,从个人痛苦中超拔出来,随遇而安,这阕词也从侧面反映出来他与险恶环境周旋的方式:放下身段,躬耕东坡、自食其力,效仿渊明淡泊忘忧的风节,在贬谪困境下怡然自得、游刃有余,令政敌们对他无可奈何。

  词的最后一句说道:“吾老矣,寄余龄。”表达了沉重的悲叹,说明苏轼不是自我麻木,盲目观乐,而是对政局存在深深的忧虑,是“梦中了了”者。苏轼有时难免有衰迟之感,但也留心时局的变化,注意保存自己的实力。不久后宋神宗去世,由哲宗即位,他又起复,积极从政,算是度过了难关……

  冷雁寒此时把这阕词发给张鹏飞,是因为张鹏飞在前不久也同样遇到了困难,他在会上被伊力巴巴羞辱,又被吾艾肖贝步步紧逼,这种状况和当年的苏轼很相近。然而,不久之后,张鹏飞就从困境中走出来,同时打倒了政敌。

  冷雁寒此时发来短信,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