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020章 人力_大明武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重不知道当前所身在的这个地方,是不是已经被明人称为海参崴。但在前世,“海参崴”就是中文汉语对此地的命名。

  广义的海参崴地区就是个巨大的海湾。这个大海湾中又有一个半岛,几乎占据了大海湾四分之一的面积。

  半岛顶端,有一个小的海湾深入半岛腹地数公里,宛若牛角。在杨重的前世,它被人称为金角湾。

  半岛顶端的对面,还有一个面积近百平方公里的岛屿。与半岛隔着狭窄的海峡相望。

  岛上海岸线曲折,有条深入腹地十公里的良港。全岛呈现丘陵地貌,杨重估计其最高海拔不超过三百米。

  在杨重的前世,它被俄国人称为俄罗斯岛,被满清称为勒富岛。

  而现在,杨重给了它一个名字:镇虏岛。给岛上那个海港也起了个形象的名称:长港。

  船只抛锚停泊处的长港岸边,是片地势略高的森林平原,且有溪流从此地入海。

  那里已砍伐开辟出一小片空地,有个简易却坚固的冬营营寨矗立其中。它可以容纳三百余人。杨重的人仅用三天时间就将它建立起来的。

  这么快是因为它用了预制件。这些预制件是杨重为开发外东北和西伯利亚,召集一群相关工匠专门讨论设计的。

  人们要做的只是伐木,开辟出空地。将木头简单的加工成梁柱,而后和那些铁制,木制的铰接件组合在一起,便制成了各种建筑框架。

  外墙则直接用稍微加工的原木充当。屋顶用木板覆盖茅草来遮盖。

  这是在苦寒之地,需要将厚木墙缝隙用泥沙糊住,以及修筑屋内的取暖设施。若换在温暖的地方,用这种预制件建造营寨会更加迅速。

  当然,这只是个初始临时的冬营。按杨重的规划,还要在镇虏岛和周边兴建城池,坞堡,码头,造船场,盐场,金矿等等设施。

  这些靠杨重这几百人肯定是不够的,而且他这几百人本就不是用于做苦力的,否则也太亏了。

  ……

  距离长港南岸五公里的山坳处,有个不知名的野人女真部落。

  实际上这支部落成员有三种成分。

  一部是在这生活了上百年的本地野人女真;一部是十几年前逃难到此的海西女真难民;最后一部是几年前,从兴凯湖附近逃到此处的窝集部落难民。

  至于为什么逃?自然是因为努尔哈赤的征伐所导致的。无论海西还是野人女真,总有些不想被编入八旗成为包衣的人。

  两天前,他们就发现海沟子(长港)来了七条大船,下来一大群陌生人。

  他们中有更多见识的海西女真,听完目击者的描述,便猜到这可能是汉人来了。他们首先想到的是明朝派兵浮海而来。

  他们不知道明军会如何对待他们,于是便鱼也不捞了,猎也不打了,躲在山林之中,惶惶不可终日。

  此时,他们的首领尼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