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第 40 章_[明朝]科学发展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阴阳鱼?

  虞璁看了半天图纸,突然就感悟到了古今结合的神奇融会感。

  本身这是为了自己概念里的大学而设计的图纸,但真的教育起来,内容肯定也不是所谓的什么量子物理、航空科技这类的东西。

  这太极阴阳鱼画的规整,还细心标注了每个分区的设计,这簪花小楷瞅了两眼,像是女子写的。

  赵璜见皇上沉默不语,心里有点慌:“陛下可是不满意?”

  “还不错,具体细节交给你去调整。”虞璁想了想道:“工程方面的事情我不懂,但学校一定要建的可以立足百年——还要抗震。”

  对了,京城是不是未来会有场地震来着?

  是嘉靖多少年?

  工部尚书应了之后想了半天,又琢磨半天,试探道:“那陛下对于这大学的认命,是交给哪边来管?”

  虽然是与教育有关,应该扔给国子监。

  可两座学校,一个是学医的,一个是学工的,国子监那边根本挑不出什么老师来。

  不,也许国子监可以提供管理者。

  不管是制度还是细节,都需要反复修订才可以……这可是个大工程啊。

  虞璁摸了摸下巴,认真道:“交给工部和太医院来——要聘请资历深学问深的老臣,老工匠也可以——如果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给我写折子求个恩准,我再以新的名义把他们纳进来。”

  赵璜松了口气,只好奇道:“陛下,那这些学校的课程……”

  “是这样的。”虞璁示意他先把图纸收好,仔细道:“这两座大学并肩而立,又设计的精巧细致,肯定要建个三四年。”

  “在这三四年里,就要把那些老臣老工匠老太医们召集起来——臣子们去修订从上到下的学校制度、教师制度,而工匠太医们要把学习的体系建立起来,让学生们能循序渐进的去获得更深入的知识。”

  中国科技的传承,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系统和具体的承接总结,主要都是学徒制,靠口头的所谓代代相传沿袭。

  皇帝从前就和他谈过这些,赵璜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工部如今虽然扩充了不少人手,每个人都已经分了不少的任务。

  如果连教师和学校建立的事情都要由自己来主持,那可真的是分身乏术了。

  尚书支支吾吾的说完这事,皇上也意识到自己不够地道,想了想突然道:“要不然,让严世藩来试试吧。”

  严世藩?那个王尚书新收的义子?

  赵璜愣了下,颇为不放心的开口道:“能成么……”

  “试试看。”虞璁确实有心锻炼那个十五六岁的孩子,耐心的跟赵璜解释道:“不是让他突然上来就当个大官,而是让他在医官、工部老臣老匠中主持协调,辅助他们把体系建立。”

  这个角色,就有点像鹤奴的秘书官。

  这光说好像也没用,何况古代人可能也没有感受过应试教育的牛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