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第 44 章_[明朝]科学发展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虞璁想了许久,也没记起来俞大猷这个名字到底在哪出现过。

  他记得胡宗宪,记得戚继光,脑子里对这个名字有本能的互动感,但是毫无印象。

  从兵工厂回了皇宫之后,他吩咐鹤奴去端碗热粥来,自己就着小菜点心用了些膳食,又开始思索些有的没的。

  鹤奴见他似乎心情不错,试探着开口道:“其实今日,那位名唤俞大猷的人,已经托人来递过折子了。”

  “哦?”虞璁好奇的抬眸道:“这才刚来京城,就想着见我么?”

  “说不清。”鹤奴神色略有些奇怪:“其实礼部已经安排了会面,大概要等个四五天,先把他们安顿下住处之类的再说吧。”

  “但是他还托人送了一本自撰的书来,听说是无论如何都要转交给您。”鹤奴起身拨亮了烛火,眨眼道:“陛下要看看么?”

  “叫什么?”

  “《洗海近事》。”

  没听说过啊。

  虞璁如今吃饭也没微博美剧可以刷,索性看些书本折子,此刻点了点头,示意他把东西拿过来。

  这册子并不厚,但明显是他一人所撰,左右翻了两眼,竟然都是用兵之法。

  虞璁严肃了神情,一面叼着酥脆的虾饼,一面开始看他写的序。

  这个人写东西,完全不按套路来。

  古代的兵书很多,自己闲着无聊也翻了不少,但是那些兵书策论大部分参考的都是前代的战役或者各种经验。

  可是这位仁兄可不一样……他参考的,是易经。

  所有的纵横捭阖,生杀逃追,都与易学中的种种玄秘相结合,又延伸出无穷的深层次问题来。

  这个晋江人虽然只有二十六七岁,但无论是思考的战略视角,还是看待问题的角度,都远超于寻常层次的人。

  皇帝一开始看的还有点跟不上思路,本身四书五经里就没怎么读易经,也确实整不明白那些个乾坤罡煞的东西。

  但是他越想越觉得熟悉,直到整本册子翻完,记忆里才终于跟电路接通了一般。

  俞-大-猷!

  传说中的\戚虎俞龙,杀贼如土\,戚就是戚继光,俞就是俞大猷啊!

  虞璁一拍脑袋,猛然间什么都想起来了。

  之所以这位老兄在自己的脑子里没什么印象,因为他这辈子都不得志,本身并不是个当官的料子。

  明朝在崇文轻武方面,跟宋朝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武功兵法学的再好,不会在官场里搞人际关系,就永远都得不到重用。

  也正应如此,后人更多的知道那老油子胡宗宪,却不清楚这看似籍籍无名的俞大猷。

  他的一生,是“四为参将,六为总兵,两为都督”,是“七次屈辱,四次贬官,一次入狱”。

  单纯论做人之圆滑,他确实不如戚继光,屡屡得罪人而无法施展抱负,过得相当憋屈。

  但是据说,这戚继光和俞大猷可比试过一次。

  戚继光作为武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