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九十三章 忘本(感谢盟主书```我的最爱_神级复兴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活,腾上翻下,做各种艺术。如单手大顶,噎脖子,左右顺风旗,燕子翻身,哪吒探海,种种变幻,不可名状。观者无不喝彩。每演一次能得当十大钱三五千不等,一日间进钱或有三四十千之谱。

  此人为民间杂耍,现代杂技先驱前辈,优秀传承人。

  万人迷之杂唱,此即死在张家口小万人迷之祖父也。老万人迷之年纪已有六十余岁,头似椭圆形,两头尖,眇一目,连鬓黄胡须,以白土涂其面,其两腮之短髭愈显得蓬蓬扎扎。

  先以白土在地画一大圆圈,彼则危坐其中。夏日赤背,只穿一破布蓝裤,跣其双足,腰间掖破鞋一双、竹板两片,顺口演唱各种码头调,又作种种怪象博观者笑。

  类如以两只鞋当两面镜子,学妇人梳头搽粉形式;一手执破鞋一只,当作有柄之镜面前后照看,招得众人狂笑捧腹不止。有时演唱二进宫,将两只破鞋分左右摆开,向观众说道,一只鞋是徐彦昭,一只鞋是杨波,自己去李娘娘,遂以手敲两板而演唱之。唱毕,跪在地上乞钱,观者多怜其穷苦济以钱文。所怪者“万人迷“三字是其自称之名词也。

  怔米三之铁锤,此人年有六十余岁,面紫多麻,肥胖大灶,练就一身硬肉,有铁练流星锤一对,重有二十斤左右。每日在天桥,把场子打好,即将上衣脱下,凸其肚皮,一手捣其铁练流星锤向肚中擂之三五次,即向观众要钱。只以铁锤锤肚为能,实技术中之一怪耳。

  韩麻子之相声,此人专以诙谐逗笑或学各种卖货声,甚有趣味。嘴极刻薄,其村野不堪入耳,有时亦能掉文骂人。

  观彼之形象甚为古怪,面紫多麻,其眉目间含有若干荡意。且将发辫盘于前面额角间,手执破扇一柄,每见其两唇掀动,二目乱转时,遂不闻其作何言语,亦不禁令人失笑。

  已故大画师沈容圃曾图其形置镜中,挂于大栅栏更房窗隔上或挂于煤市街路东米铺门口,借以做清水传真之招牌。其要钱时,必在说极热闹处,突的用手把头上所盘之发辫往下一撩,盖取其恭敬之意,把手向腰间一叉,便向观众要钱。后来社会上有句俗话是“韩麻子叉腰”,即要钱之谓也。

  呼胡李之洋铁壶,或谓其为秦地某酒店之伙计,因好唱被辞来京,遂在天桥自树一帜。以洋铁筒塞入鼻孔中,复将破洋铁壶悬于腰间,两手拉一梆子呼胡,一边走,一边拉,故亦列为。

  人人乐之口技,此人名姓余不甚记忆,因其“人人乐”三字足可代表其技能,故吾人反将其姓名忽略焉。盖彼一人而能兼五六人说话,且能学各种雀鸟叫唤,并能学鸡猫猪狗声音。学鸡能分为雄鸡俗名为“九斤黄”、小广东鸡、雉鸡、雏鸡等名目;学狗亦能分雌雄大小之别,更能学癞狗、病狗群狗同吠之声。

  且其在台献技时,有帐内帐外之分别:学飞禽走兽皆于帐子外边撮口而吹之,若要学男妇老幼一家人聚谈,乃钻入帐子里边学之。

  最拿手者如“五子闹学”、“阖家欢乐”等节目。余曾聆其“五子闹学”一段,虽不及蒲松龄先生聊斋所说之口技,然曲尽其能事矣。

  腊溺高之晋小曲,此人余只闻其名,未见其面。所唱多系各码头调,类“呼胡李”一流。惟不甚知其详细,故亦无所叙述。

  穷不怕白土撤字,彼能以白土子面用二指捏之向地上撒丈尺双钩大宇,颇有形象,如“一笔虎”、“一笔福”、“一笔寿”等大字。

  每日至天桥,先以白土撒一圆圈,复又撒一大福字或寿虎等字,复于大字下撤四行小字,然后敲竹板指此四行字唱曲。

  余曾记其一行云:一大变为天,文殊问普贤,寿星哪里去跨鹤上西天。天字起天字落,词虽不工,尚有意趣。

  且能与千字文、百家姓两本小书编为歌唱,如“戴的是日月盈昃对儿表,穿的是一身九服衣裳”等词句。其后为城内某邸闻知,喜其滑稽,传至府中,赏以侍卫钱粮,供各福晋妇女之消遣,为开心去闷之计耳。

  这是光绪年间第一代天桥艺人。

  神级复兴系统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