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九十五章 草率_神级复兴系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衰的轮回,盛唐陷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同样是打乱了主流文化的进步,但是在交给宋朝之后,出现了苏轼,王安石,韩愈等文化大家,更有挽救儒家于危难的朱熹出现,又开创了一个文化盛世,也是三百多年将近四百年的时间休养和发展。

  随后是元金时期,游牧民族与汉文化再次冲撞,呈现了明朝的盛世,更出现了王阳明那样的圣人,过程也是经历了三四百年的文化修养。

  华夏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总是在受到重创之后得以修复,破而后立呈现一个更加辉煌的文化高度,而且过程都是经过一两百年的文化沉淀,三四百年的文化发展和修复。

  在这几百年间,一定会踊跃出各种领军人物,引领文化的高峰。

  但是进入工业时代之后,这个沉淀修复的时间被无限收缩了,尤其是来自西方完全不同根源的文化冲击,造成的创伤更是严重,但是留给修复的时间却并不多。

  如果在这段期间,文化没有完成修复,没涌现大批人才,那么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民国之后无大师,这句话虽然是隐喻,但是也有一定道理。

  因为算起来,华夏的文化除了受到重创之外,还经历过十几年的空白时期,这段时间相当于断层一样的现象,造成了传承上的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情况。

  后继无人,是传统文化的普遍现象,不管是在学术还是在艺术,手艺以及风俗上。

  而且面对物质经济的压力,对于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是必然要搁置的,造成的文化停滞是不可挽回的,而且西方文明随着电影,文学以及艺术等软实力输出,并不给华夏传统文化留又休养的机会。

  如果说过去华夏文明有三百年的休养发展时间,那么近代工业时代,可能只有三十年,在未来的科技时代,甚至更短。

  在这种艰苦的传承环境化土壤的前提下,涌现出李白,苏轼,朱熹,王阳明那样的天才的概率变得更低了。

  这个情况,所有人都能看清,所以他们虽然想要有所作为,但是却不得不选择蛰伏保存最后的家底。

  但是如果有一个真的天才人物出现,还愿意承担起这份责任,那么他们也同样愿意支持一下,不能说孤注一掷,但是也会倾囊相授,因为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现在是多么危机的时刻。

  王耀也正是因为知道了这一点,所以才做出了这项在所有人眼中都有些草率和冒失的决定。

  光复集团的前景,以及传承壁垒保证的人才供给,足以让王耀在未来三十年内,将传统文化最大化的发扬。

  但是一旦接手了南城这个计划,那就相当于承担了更大的风险,因为谁都知道,这个计划不止是烧钱那么简单,势必会抽出王耀很大一部分的资金和精力,稍有差池,几乎就万劫不复。

  “这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