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01章 醉里挑灯看剑_开局失恋,我反手捧红她闺蜜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仅是一部高收视率的电视剧,还引发了关于社会正义等议题的广泛讨论,对社会的公共话题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开播起,关于它的讨论铺天盖地,要是没看过《人民的名义》,不了解有关它的“梗”,那就没办法和人好好聊天了,因为大家都在聊这个。

  比如“达康书记别低头,GDP会掉”“达康书记的笑容和GDP由我们来守护”……

  去电商平台搜索栏输入《人民的名义》词条,出来的相关商品都能有一大堆,琳琅满目。

  达康书记的同款杯子,同款衬衫毛衣马甲……

  这部剧之所以能做到一开播就爆红,和它的诚意密切相关:开局就是“王炸”。

  在前两集,几乎所有人都被赵德汉精湛的演技“欺骗了”。

  就连现场的点钞手法,都令人啧啧称奇。

  这些点钞员,是剧组请来的、货真价实的银行在职员工,他们参加过数钞技能大赛。

  从一开始这部剧就在告诉观众它的诚意,它通过反那什么的主基调,把官场中的生活细节、官员心理展现得淋漓尽致。

  后来,就连大批30岁以下的年轻观众也涌入了讨论之中。

  在玄幻、修仙、伦理、偶像剧霸屏的时候,《人民的名义》就这样杀出重围,卷走了各年龄层的观众,引发了现象级的讨论。

  谁说年轻人只看偶像剧?

  只要正剧拍得好,有逻辑有内涵,一样能吸引人。

  “说实话,我们很担心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不会看,因为没有任何‘小鲜肉’。没想到年轻人喜欢这种现实主义题材。事实证明,无论是四十岁还是三十岁,或是二十岁,好的东西依然是观众追寻的主流。”这是大结局后徐美丽发的微博。

  不少年轻网友回复。

  “我二十一岁,这个暑假一直带着爸爸妈妈爷爷姥姥在追这部剧。”

  “我今年二十,一直在追剧呀。”

  “哈哈,我九月份才高三,我也在追这部剧。”

  “即使知道结果,我还是要追,剧中演员们演得实在太精采了。”

  很多网友回顾这部戏,扮演赵德汉的老戏骨又被搬了出来,他扮演的项目处处长赵德汉给观众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