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9章 博闻好学,博学多才_戍边五年,震惊南下巡视的朱元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别的学者,他或许会谨慎一些。

  而方孝孺……他对这个人实在是再了解不过了。

  总之,他是个老实巴交的人。

  他具有文人风范,恪守仁义王道,朱棣造反后,他不肯归降,朱棣还强迫他下了登基圣旨,指责朱棣谋反,最终激怒朱棣,十族尽灭,八百余人被处死。

  不过,方孝孺也有一种顽固的一面,那就是朱允蚊登基之后,方孝孺倡导周礼,并将周代的井田制度复原,而方孝孺在朱棣的军队面前,也没有做出什么正面的贡献。

  因此,朱拓并不怎么着急。

  “说实话,方侍讲的这些话,都是一些陈词滥调,并不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我累了,就去桌上打个盹。”

  “肃王,你可以对我不敬,可是对古代的知识,却不能不尊敬。“

  方孝孺面色凝重,沉声道:“上古之书,乃天下之大成,读书必有收获。唐太宗有一句话:“用青铜做镜子,可以使人穿上衣服;用古代做镜子,可以知道盛极而衰。”

  “我并非对古代的知识不敬。“

  朱拓反唇相讥,高声说道:“我只是认为,方侍讲学这种东西,完全是抄袭古人的,没有什么新意,又要把周礼、周的井田制度复原,用以前的规则来管理自己的子民,岂不可笑?“

  方孝孺骂了一句:“这是世间的真理,纵使过去一千年,也有可供参考之处!“

  “那可不是这么回事!”

  朱拓冷哼道:“道无一,道之千百,万物皆有变化,万物皆有变化。天地间一切事物的变化,都是由人的意愿决定的。”

  “人要遵循自然法,要有规则。而不是你这个贪生怕死的书呆子!”

  朱拓的话很严厉。

  这简直就是在骂他傻|逼。

  方孝孺面色凝重,朱拓的学说对他的信念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上次在朝会上,因为事情发生的太快,他根本没有时间去思考,被朱拓辩了个正着。

  然而他方孝孺,饱读诗文,又拜了大儒宋濂门下,被世人奉为榜样,岂会输给朱拓这种无知小儿,当即喝道:“大道一条,万民心中皆有一种范本,不容你亵渎!”

  朱拓道:“孔子为周礼操劳了一辈子,什么都没有做,他死的时候,又说什么礼教崩溃了?“

  “天下那么多的读书人,都没有能够将周王朝的体制复原。归根结底,还是周代的体制才是最合适的,一个人若是不能顺应这个时代的趋势,就会被这个世界所淘汰,明白了吧?“

  古人相信,世间只有一个真相。这是天地之间,最基本的道理。

  于是,数千年来,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在寻找着这一条真理!

  但想要找到它,却是千难万险,很多大学者都在拼命地寻找,却始终没有找到答案,反而让很多人发狂。

  南宋朱熹出现,为儒家指明了“以物为本”的黄金道路,而程朱学派的另外一位大师程颐,则对此作了详细的说明。

  日格一件,明天再一件事,一旦融会贯通,便可得天地之道。”

  现在好了,所有的文人墨客都有了一个清晰的方向,不用再在格来格上到处乱跑。

  秦汉时代的儒家,都会骑马,会骑马,会看书。

  到了明朝,那些儒家的武士们,一个个都是弱不禁风,一看到兵器,就能认出自己的刀法和剑术。看了三天三夜,他似乎已经知道了竹子的成长方式。

  整天说大话,说得天花乱坠。

  “周礼会为何消失?“

  方孝孺又说了一句。

  朱拓的这番言论,让他想到了一件他从未想到的事情--世间万物皆有其规则,人要遵守它,不要违背它。

  那么,怎样才能遵守自然法则?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