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81章 研究院美国化_重生之跃龙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证明了杨至远的正确,这些同胞不是没有更好的想法,而是过于中庸不喜欢表现。

  “ming,你错了。你的同胞们不是不喜欢表现,而是他们没把这当成事业,只是当成拿高薪的地方。”

  kyle这种武断的论断,李家明是嗤之以鼻的。国内的教育情况有多残酷?大学未扩招前,全国平均高考升学率只有不到35%,高中升学率又是40%左右,很多地区连小升初都只有60%。除了极少数智商超群的天才外,绝大部分人都要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才能考得上名牌大学,能有机会出国留学、工作。

  十几年的寒窗苦读,早把这些人的表现欲给磨灭了,习惯了一切都凭成绩说话。等到他们开始工作时,又习惯性地想以工作成绩展示实力,忘记了很多时候做得好不如说得好。

  “或许”,kyle耸了耸肩膀,提醒道:“ming,这是美国,想要本地化,就要按美国的规矩来。”

  当然,分公司必须本地化,这是一个战略问题,不能本地化的跨国公司,都难逃失败的结局。然而美国式的管理也不是没问题,有能力的能脱颖而出,但也埋没了不少不善于表现的人才。

  可这没有办法,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管理制度,与国内比起来,美国人这一套还更先进,起码更适用于美国。李家明倒是想在这推行在利方、汉华实行的末位淘汰和任期制,可深入了解后发现根本就行不通。

  在国内,老板觉得员工不合格就可以开了他,只要按法律规定补几个月工资;有些黑心老板甚至连该给人家的工资都不给,就更不要提法律规定的补偿。可在美国,各种法律完备得令人发指,与其辞退一个员工给他丰厚的补偿,还不如找个无关要紧的岗位,让他呆到合同结束。起码闲置他几年,有可能毁了这个人才,以防被竞争者使用。

  “*!”怕boss不了解情况的kyle把利弊解释完,他自己也忍不住爆句粗口,以前当职业经理人的保护伞,如今就成了他和李家明的紧箍咒。

  “ok,这些事我们不提了,继续推行本地化的战略不变。现在,我们商量一下,上次我跟你谈的事。一千亩土地的开发,我找人算了一下,要建成我们希望中的研究院,至少需要十亿美元以上的资金,你有什么建议?”

  贷款,只有这条路,美国的贷款利率比国内低一半,而且还有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只是这额度不好控制,kyle知道李家明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性格,否则当初sohu危机重重时也不会放手一搏。单单向银行贷款十亿美元没问题,但那需要抵押20%以上的股份,考虑到高通公司可能需要的资金,kyle作为集团的ceo兼董事,就不得不将风险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