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08章 借用资源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陈建国要找的自然是王婉茹,不管她现在是什么样子,至少要确定她平安无恙才会安心,没有确定她的消息,一颗心始终悬着放不下来。

  1969年,香港的人口是386万,实际数量跟这个数据肯定有所出入,但应该相差不大,因为在1974年的抵垒政策出台之前,香港完全对所有来港人士敞开大门,

  什么意思呢,就是只要人来了香港,到相关部门办个手续,就可以拿到香港身份证,并接受香港当局的保护,

  是不是很简单!

  而且香港一直都是承认,或者说是默认双重国籍的,办理了香港护照之后,许多事情都更方便处理,比如去其他国家就会很方便,另外找工作而也需要身份证,这种情况下,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到相关部门去登记,

  所以这个数字相对还是比较准确的。

  要在将近400万人里面,找到王婉茹一家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到户籍管理部门的相关负责人,掏一点点钱,请他帮忙查找一下,

  在1974年廉政公署成立之前,这点事都不算个事。

  但是如果王家人都改名换姓,那就没办法了。

  其次便是登报寻人,

  从50年代到80年代,香港报纸上的寻人启事就没断过,九成以上都是在找亲属,陈建国也打算试试。

  如果这样还找不到,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

  去找霍先生帮忙!

  以前霍先生还没有发家、跑海运生意的时候,就有上千人跟着他吃饭,生意伙伴遍布整个香港,即便现在被港英当局打压,忍辱“出售”星光行大厦,不得不退居二线蛰伏幕后,也依然是全港最有势力的人之一,

  正常情况下,只要人还在香港,就没有霍先生找不到的人。

  不过,如果不到万不得已,他还不想去麻烦霍先生,因为在霍先生眼里,自己并不认识他,如果一来香港就去找他,就很不合理,而且陈建国也不想轻易去打扰他,

  这也是当初他只把霍先生的消息告诉王婉茹,而不是告诉她父亲的原因,以王婉茹的聪慧,肯定明白自己的意思,只要不是遇到没办法解决的麻烦,绝不会把这个消息说出口。坐在沙发上,看着窗外的维多利亚港,陈建国理清思路,便准备开始行动。

  第一步,先办身份证。

  打了个内线电话,不到一分钟,楼层经理便出现在陈建国面前,操着一口标准的伦敦腔,“马先生,请问需要什么服务?”

  陈建国也不起身,拿起一只文件袋递给他,“帮我用里面的资料办一份香港户籍证件,身份证和护照都要,”

  随后又拿起手边的一只信封,“这里有7000人民币,全部兑换成港币,”

  最后拿出100美元的大钞给他,“这个给你办事用,剩下的都是你的。”

  600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