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69章 战地新歌_从1955年开始的日常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团长办公室里,张团长将一杯水放到陈建国面前,顺势坐到沙发上,大笑着说道,“想通了,愿意到我这里来?”

  陈建国点点头,“想通了,”

  随即转过身看着他,“全国那么大,文人那么多,只要我自己不出头,一般也不会有人盯着我不放,况且我已经下乡3年,姿态做得足足的,别人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是时候回城了,”

  顿了一下,又笑道,“小梅好不容易在这里站稳脚跟,干脆我也过来,算是团圆。”

  张团长一拍巴掌,“对咯,要我说,你早就该回来了。”

  随后看着他,“手续我立刻让人给你办,我知道你吹拉弹唱样样都会,还懂创作,是个多面手,你想去哪个单位?”

  文工团就是个小系统,里面分成不同的单位,歌舞、话剧、曲艺等等,梅映雪就是在歌舞剧团,

  然后又有歌唱、舞蹈、朗诵、创作、器乐等岗位,除了表演部门,还有后勤、财务、行政等文职类别,以及唱片录制、摄像等技术部门,

  陈建国身为知名作家,其中一部还拍成了电影,最合适的自然是搞话剧创作,不过他也写过两首传唱全国的歌,一首《闪闪的红星》,一首《我爱北京天安门》,又会拉手风琴,去词曲创作部门,或者直接跟梅映雪一样到演出部门也可以,所以张团长才会问他自己的意愿,

  看着张团长,陈建国不假思索地说道,“去创作单位吧,我每年都会出去一段时间,搞创作需要采风,方便。”

  香港那边还有好多事,每年都要过去几次,打着采风的名义出去,只要不太过分,想逗留多久都行,而且说走就走,比请假还方便,这也是他选择到文工团的原因,

  另外,在小县城劳动农场的那些文化单位,从去年开始有一部分陆续被调回北京,只有少数名气比较大的、思想比较坚定的“顽固分子”还留在那里,或者调去其他地方,

  以陈建国跟他们的交情,这些文化单位可以随便进都没事,也不一定非要来文工团,他来这里,还是看中一个方便。可惜,尽管那些文化单位相继回调,但是很多报刊、杂志却没有得到恢复,比如鼎鼎大名的《人民文协》就停刊了,要等到78年才会复刊,这段期间,作协旗下的所有报刊杂志都停止了活动,否则也可以去那些报刊单位,行动也很方便。

  除了工作停止,在66年以前,全国作协有一千零几十名会员,十年间去世的有将近200人,身体遭受损害,几年后又陆续去世的更多,

  将运动会称之为“浩劫”,由此就可以看出冰山一角。

  听到陈建国的选择,张团长指了指他,哈哈笑道,“你倒是会钻漏子,”

  随即故意沉着脸看向他,“去创作单位可以,不过,你得交得出作品来,只要有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