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2.陛下懂我_牛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邓奉从南阳郡到汝南郡,一路狂飙突进,袭夺了其郡治平舆,之后在水路要津兴桥栅要塞下屯驻,以逸待劳,消灭来援之敌。这一套用兵组合拳动静相宜、举重若轻,一下子打破了郾城僵局,使建世汉顺利将大半汝南之地收入囊中。

  汝南大事已定,征东大将军下令清剿汝南,扫清残敌。因汝南南部还有几个偏远的县尚未归附,便要求邓奉一部出兵平定。

  邓奉派使者前往召降,各地纷纷归附,只有一个小县新息还负隅顽抗。

  新息是在桐柏山和大别山夹角处的一座小城,在淮水的北岸。

  邓终想率骑兵前去踏平县城,邓奉道“区区小县,不必劳动军马,徒增劳顿,过不了多久,彼等自然会主动来投。”

  他对新息不再理会,带兵奔袭六安国,跨过淮水,占据阳泉。又向南占据了蓼县,之后便屯驻于阳泉,不再向前。

  邓终道“兄长为何停驻于此?”

  邓奉道“阳泉之地,塞断淮水,连接灌水、决水,是此地一水上要津,进可攻退可守,正好屯留。何况我军进军过速,粮草不足,若再向前,恐被敌军断了后路,有去无回。”

  董欣看着邓奉道“将军之意。。。莫非在寿春?”

  邓奉道“淮南之地处江汉之间,寿春为第一重镇,欲得淮南,必得寿春。吴汉在寿春定然驻有重兵,我军只两万余人,深入敌境,攻打坚城,委实难下,不如在此地休兵积谷,看吴汉大军的动向,再等待进兵良机。”

  寿春之名初见于战国,是楚国的县邑。楚国令尹孙叔敖在其地修建了中国第一个大型的水利工程“芍陂”。芍陂上承渒水,南自霍山县北界驺虞石入,号曰豪水,北流注陂中,凡经百里,灌田万顷。

  芍陂的修建,使寿春一带变得便于农业垦殖,立即成为沃野之地,每年产粮极丰,吴汉南征,军粮供给多承寿春之力。

  寿春不仅是一个重要的产粮区,也是四通八达的交通要道,其地北滨长淮,东依淝水,南有巨泽芍陂。

  大军出征,将士和战马驮畜消耗的粮草给养甚巨,粮草后勤是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投送方式而言,舟船航运要比陆地车畜人力转运效率高得多,而且能够大大节省费用。南北走向的大军出动,往往要利用江淮之间的水道。

  从中原入江南,可从浚仪经陈、项、寿春、合肥至濡须口,由蒗荡渠入颍水入淮,再自肥口沿淝水入巢湖,顺濡须水入江。寿春就在这条水路的中心节点上。

  当然从西部顺汉水也可南入大江,张允进兵南郡、江夏就是走的这条水路,在东部,也可由彭城经下邳、淮阴至广陵。由泗水顺流入淮,再经中渎水(古邗沟)至广陵入江。

  经寿春的南北水路位于上述两者之间。寿春的地理位置十分适中,可兼顾东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