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三章 西向长安行_唐朝败家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有”

  谢逸暗叹一声,依旧紧盯着杜氏,悠悠道:“嫂子,我们是一家人,无论发生何事,都有我在,你明白吗”

  “嗯”杜氏神情恍惚地头,不置可否。

  “对了,那天文会上,魏王要众人以秋、月、农事为题作诗,我有三篇腹稿,但只拿出了月、农两篇。”

  谢逸从怀中取出一卷文稿,柔声道:“秋夜曲在此,只与嫂子你一人。”

  罢,将文稿放在几上,转身怅然而去。

  杜氏伸出芊芊素手展开文稿,只见纸上写着: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谁人轻罗已薄未更衣何人心却空房不忍归

  是她,也是他一种相思,两人惆怅,彼此折磨,奈何

  杜氏手中握着文稿,经不住黯然惆怅,眼眶泛红,泪珠将落未落

  等李世民在洛阳显摆完,送走百济王子已经是九月多了。

  不过李二陛下并没有马上要走的意思,临走之前先是在校阅了东都驻军,随后又在邙山大规模围猎。

  一句话,展示一下大唐兵强马壮,皇帝英武赫赫。这是做给归途中的百济王子看的,也是再次给山东世家门阀敲警钟。

  明确告诉他们,我手里不仅有亩产惊人的粮食,首屈一指的人才,还有强壮的兵马。不服,尽管来试试

  等到真正打算返回长安时,已经是十月间。必须得走了,不然等冬雪降下,归途多有不便,不定李二陛下还得留在洛阳过新年,宫中望眼欲穿的嫔妃们肯定不答应。

  皇帝回銮,并几位皇子女,一众朝廷重臣随行,少不得一支庞大的军队随行护卫。一行人浩浩荡荡从洛阳启程,向长安而去。

  谢逸也在随行之列,但他不是回归,而是初赴长安,初入大唐帝国的权力中心。

  因在文会上大放异彩,甚得皇帝器重之故,内侍省丝毫不敢怠慢这位谢县子,特意给谢家配备了两辆马车。

  不过谢逸很客气地推辞了,声称归途人多,皆须周全,一切从简,只用一辆马车就好。

  内侍省连声大赞谢县子简朴,谢逸心中却暗笑,如果有两辆马车,嫂子便有充足的理由躲着自己。此去长安,数百里的路程,怎能将这同车而行缘分拒之千里之外呢

  除此之外,程知节还派来了五名禁卫军,声称途中多经荒野,恐有意外,特来保护谢县子一家安危。其中大都是当初御苑外站岗的兵卒,还有一个熟面孔,就是首先尝试马蹄铁的那个飞骑王永安。

  皇帝和卢国公一番好意,谢逸当然不会拒绝,“一家三口”共乘马车,欣然踏上西去长安路。

  原本想与嫂子杜氏多些共处时间,谢逸甚至制定了一套心理攻势计划,希望能够打开杜氏的心防,帮她解开心结。

  可是真正上路之后,谢逸才遗憾地发现,别深入交谈了,就连共处的机会也不多。

  一来是李世民总喜欢传召众臣议事,如此一来,少不得策马随侍龙辇之旁。时而有臣与谢县子亲切攀谈闲聊几句,自然不能不给面子。

  一众臣子,无论文武,只要年岁不老,基本全都策马而行。作为一个十八岁的少年郎,天无雨雾,谢逸实在没有理由乘马车。

  倒是李治和晋阳公主,觉得待在父皇身边太闷,纷纷要求与谢家同行,在杜氏的照料下与蛮玩耍。李世民生怕儿女途中太闷,并不拒绝,欣然应允。

  谢逸一番计划顿成奢望,难以实现。唯有夜晚宿营时,能够共进晚餐,众目睽睽下,同帐而眠肯定是不能。尤其是晋阳公主赖着不走,要求与蛮同宿的情况下,谢逸只得独守空帐,甚至得心护卫。

  不过大多数时候,谢逸都是呼呼大睡。毕竟,内有王永安站岗,外围有李孝恭戒严,程知节守在御前,河间郡王府二郎君李崇晦则率禁卫巡视营地。

  如此情况下,安全方面似乎没什么可担忧的

  唐朝败家子章节列表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