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六章 解除海禁任重道远_大明王朝1500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火器一事。

  刘大夏说道:“殿下。无论是皇上,还是内阁的几位阁老,可以说,为了北虏一事,操碎了心。微臣也是想不到好的办法。目前能够想到的,就是操练京师卫所,然后充实到边关。”

  朱厚照听了,说道:“京营的实力,刘大人应该比本宫清楚。要将这帮人操练合格,能够与北虏作战,那是得下定决心,下苦功夫的。本宫在这里祝刘大人早日成功了。”

  自打土木堡之变,京军三大营精锐损失殆尽。京城只剩下老弱之兵。

  也先率军攻打京城。于谦临危受命,仓促间征募民兵,檄调北直隶、南直隶、山东、河南等地的运粮军、备倭军等,最终集结了十万兵力,成立了十个作战单位,成为“团营”。

  英宗把团营废掉,而宪宗又把团营恢复了。并且由十营扩编为十二营。

  称为奋武营、耀武营、练武营、显武营、敢勇营、果勇营、效勇营、鼓勇营、立威营、伸威营、扬威营、振威营。

  为了与新成立的团营相区别。三大营留下来的老弱,被成为“老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家渐渐变成了打杂集团,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军队了,但是对外依旧成为“三大营”。

  无论是老家,还是团营,战斗力与原来的京军三大营,根本没法比。

  刘大夏请教道:“殿下。您觉得重建京军三大营,尤其是神机营,怎么样?”

  朱厚照笑着说道:“刘大人。重建也好,加强训练也罢。都是可行的。可是这些都不是重点。”

  “殿下的意思是……”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军队战力的提高,那得有金钱和物资支撑。没钱、没物,一切都是空谈。咱们现在能够保证军队按时发放军饷就不错了。加大训练,无疑会增加财政负担。这可是目前大明所不能承受的。”朱厚照解释道。

  对于这一点,刘大夏作为兵部尚书自然十分清楚。他笑着说道:“殿下在江南和京城所做的这些事情。不就是很好的榜样嘛。朝廷只需要向殿下学习,何愁没有钱呀。”

  朱厚照听了,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刘大人。我所做的这些事情,很多都是赚富人的钱,还贴补穷人。对于整个大明来说,这么做还是远远不够的。大明要想变得更加富裕,更加强大,就得赚外边人的钱。解除海禁,开展海上贸易。”

  刘大夏听了,眉头不由地紧皱。他是坚决反对解除海禁的。郑和下西洋那一幕仿佛就在眼前。投入了那么多,最后得到了什么。

  他也不顾面前之人是大明皇太子,说道:“殿下。禁海可是满朝文武达成的共识。此举是万万不可的。”

  “这有什么不可的。咱们大明有很多东西在国外十分受欢迎。他们也非常喜欢咱们的东西。而我们需要他们提供的金钱、物资。双方各取所需,有什么不好的。”朱厚照问道。

  刘大夏正色道:“祖训要求不许寸板下海。”

  不许寸板下海,这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提出来的。除郑和下西洋外,一直实行至今。

  刘大夏都把祖训搬出来了。朱厚照还能说什么。

  他总不能说祖训是错误的吧。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反对解除海禁的,绝不仅仅是刘大夏。朝中持有这种观点的官员不在少数。

  解除海禁一事,任重而道远呀。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