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九章 斗宝开始_陶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吸收了许多气息以后,自己身体中所蕴含的气息已经逐渐变得浑厚,他也得以隔空将宝物的气息吸收过来。“舒坦。”感到一股清清凉凉的气息进入眉心,再流到身体各处,沈宸心中美滋滋。

  两件宝物被摆在鉴宝台上,熊师傅面前的是青花大罐,而石师傅面前的就是那个看起来锈迹斑斑的青铜鼎了。

  “下面有请护宝人鉴宝。”主持人清脆地说道。

  所谓看瓷先看胎,胎体是骨,釉色是衣。只见熊师傅拿着青花大罐,也是先从底部胎质开始观察。

  哪怕已经知道了宝物的真假,沈宸在主席台下面还是看得挺入迷。有入了微的特殊能力,虽然离宝物比较远,他也能将青花罐子的细节看得一清二楚,甚至还可以看到熊师傅是在鉴定哪一各部分。相比起来吴泽和岳志强两人就有点扑街了。展厅倒是有大屏幕,却没有做投影,只有欢迎众人的ppt挂在上面。吴、岳二人伸长脖子也看不到两件宝物的细微之处。

  “沈宸,考你个问题,青花瓷起源于什么时候?”反正也看不清,岳志强索性不看了。他贼兮兮地问沈宸道。

  “这还真难不倒我,我前天刚刚看过。”沈宸颇为自信:“很多人以为青花起源于元代,但这是个错误的认识。唐代就有原始的青花出现,但是那时候工艺还有材料各方面的限制因素挺多,做出来的青花器也很不好看。胎质普遍较粗,烧结不均匀,釉色也不好看。到了宋代,这种现象并没有多大的改变。青花器的成熟期在元代,这也是很多人以为元代才有青花的原因。”

  “居然没问倒你。”岳志强看起来有些失望。

  “切,你以为沈宸和你一样啊,一问就倒。”吴泽说道。

  “不行,我再问一个。沈宸,你说说元明清三代青花的特征呢。”

  “呵呵呵,这问题回答可深可浅。你既然没说要讲多么深,我就随便讲一下了。当然,你要我讲深了我也不会。”沈宸笑道。

  “元青花瓷大多厚重,造型厚实饱满。但是因为胎土在淘炼中不是很细腻,导致瓷器的胎色略带灰、黄,胎质疏松,有杂质和颗粒感。到了明代,这一缺点被逐渐改良,胎土要比元代细腻很多。明代永宣,也就是永乐和宣德时期的青花可以说是一个高峰。当时因采用苏麻离青作为青花瓷的青料,也就是颜料,使得青花的颜色浓重青翠,非常好看。到了明中期,胎土的淘炼更加细腻,这也使得一大批精美的瓷器,如成华鸡缸杯得以出现。如果没有好的胎土,想要把小器做完美是很难的。”

  “不过明代后期,因为社会动荡,胎质又变得粗糙起来。瓷器的质量也一直在下降。直到清三代,也就是康雍乾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所生产的瓷器又变得精美起来。此时所用胎土的淘炼比永宣时期又要前进一步,因此瓷器的可塑性更强。胎体和瓷器的形态直接挂钩,这也是为什么说胎为骨的原因。”

  “不过,清三代的青花在彩料和釉色方面要逊色明代一些。不过这也是见仁见智的说法。”

  “清末,瓷器的工艺和质量又大幅度下降,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所以像这种代表顶尖手工艺的艺术品,其质量往往和国力有很大的关系。”

  “沈宸,我发现一个东西。”吴泽听完说道。

  “什么东西?”沈宸有些好奇。

  “我发现你挺适合当老师的。每次你在说到专业知识的时候,整个人的气质都不一样了。好像有种不容置疑的权威范,我们都只有听得份。”

  “没错没错,我也有这种感觉。但偏偏觉得还说得挺好。”岳志强说道。

  沈宸有些不好意思:“有吗?我怎么不觉得呢。”

  “你看,现在夸你两句脸都有点红了,和刚刚简直判若两人啊。”吴泽道。

  “时间到,下面,有请双方护宝人写出鉴定结果。”吴泽闻言不再打趣,主持人的话也算是为沈宸解了围。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