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96章 河套之策(求月票~~)_崇祯十五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脉向南奔流,在此形成一个大弯曲,故名“河套”,由于黄河水的滋润,河套自古就是水草丰美的平原,水网密布,可耕可牧,素有‘塞北江南’之称。

  这样的地方,自古就是良好的牧马场。战国时,赵武灵王向北开拓,在此地设立云中郡,为赵国产出战马。赵国灭亡后,河套落入匈奴之手,其后汉武帝命卫青收复河套,在此设朔方、五原、西河三郡,也正是因为有河套这个养马地,汉帝国才能在和匈奴的征战中,源源不断的产出战马,以立于不败之地。

  明初,大明北逐蒙古,再一次收复了河套,只可惜,成祖之后,大明放松了对塞外的经营,蒙古人鄂尔多斯部逐渐南侵,又一次占据了河套平原,从此大明就彻底了失去了这一最好的牧马场,以后的百年间,大明战马产出困难,在和建虏的交手中,屡屡落入下风,甚至最终灭国,某种意义上讲,失去河套马场,没有源源不断的战马供应,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蒙古人占据河套之后,以河套为跳板,南下延绥,东进大同,对大明不停的进行骚扰。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明总督三边侍郎曾铣力主收复河套,期间修筑大同西路、宣府东路边墙,主动出击河套,大败俺答部。并上疏《请复河套疏》,得到内阁首辅夏言的支持。

  但此时权臣严嵩为打击政敌夏言,称收复河套会“轻启边衅”,同时勾结败将仇鸾,诬告曾铣对俺答实败未胜,克扣军饷,贿赂夏言以求加官进爵。后为严嵩勾连诛杀。自此,明朝内部“无敢再言边事者”,河套遂成为禁忌,河套完全落入蒙古诸部的手中,大明缩于城墙之内,边患愈加严重。

  后世里有人说,如果当然是大明朝廷能够采纳曾铣之策,一举收复河套,其后百年的历史,必然会改变,大明在和建虏蒙古做战时,就不会因为战马处于下风,河套不但是一场天然的好牧场,而且因为黄河水的灌溉,周围田地极为肥沃,是为塞上江南,养民百万不成问题,但使宁夏河套在大明手中,明末民乱时,不但可以向朝廷输送战马和粮草,更可以吸纳边民,减轻朝廷的负担。

  可惜啊,奸臣误国,害死了夏言和曾铣。

  严嵩之罪,嘉靖之庸,祸害百年,该死!

  身为穿越者,前世里朱慈烺就对真正的大明名相夏言敬仰不已,对提出《请复河套疏》的曾铣亦是钦佩,只不过穿越而来,正是大明危局,国力疲惫,应付建虏和流贼已经是力不从心之时,所以朱慈烺一直都没有将“收复河套”的想法摆上案头。

  今日,李过李双喜带着残兵,逃出长城,进入河套草原,加上李自成已死。陕西全境的贼乱已平,而经过三年的淬炼,孙传庭麾下秦兵的战力,已经得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