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12章 山海关_崇祯十五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太子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少年不懂事。等经历过辽东战事,和建虏交过手,太子才会知道建虏八旗的厉害。也就是说,他对太子的能力,并不信服,他尊敬和服从的,乃是大明皇太子仅次于大明陛下,至高无上的位置和号召力。

  吴三桂之后,是山海关总兵马科。

  马科是西宁人,以敢战著称,在军中仅次于曹变蛟。松山之战中,亦是洪承畴所倚仗,历史上,建虏在十五年入塞时,马科带兵据敌,但被击败,虽然是败了,但比起大多数明总兵畏敌如虎,不敢出战的作风,也算是不错了,崇祯十七年,北京失陷后马科投降了李自成,后又投降满清,其后就没有记载了。

  所以朱慈烺一直怀疑明史的记载,马科的勇武,真的仅次于曹变蛟吗?比起曹变蛟的壮烈,马科给他提鞋都不配。

  “臣山海关总兵马科参见殿下~~”

  马科同样是一身甲胄,抱拳行礼。

  身材不高,但却极为壮实,大盘脸,粗脖子,一看就知道力大无穷,和吴三桂的偷偷观看不同,马科始终低着头,看都不敢看太子,由此可知,马科应该是一个循规蹈矩,没有什么大心思的人,不管投降李自成还是投降满清,可能都是被人指使。

  这样的人可以用,但不能重用。

  参拜完毕,众文武簇拥太子进入山海关。

  朱慈烺前世是一个残疾人,很少出门,所以从来都没来过山海关,但对山海关之名,却是太熟悉了,此时自是认真观看。

  只见山海关与长城相连,以山为体,以城为关,城墙巍峨屹立,高不可攀,

  山海关扼守辽西咽喉,过山海关就可以一马平川的杀到京畿,地理位置险要,所以明廷对山海关极为重视,几经扩建,到现在,山海关城高四丈有余,厚两丈。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关。

  东有镇东门,西有迎恩门,南有望洋门,北有威远门。四面城墙各长约二里,每面均有高大的城楼和凸出城外的瓮城,全部由青砖砌成,气势雄浑,东面的镇东门上,高高悬挂有一块巨匾,上面龙飞凤舞的书有“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每个字长宽均超过三尺,远远地,在一里之外就可以清楚看见。

  此外,每座城门之外,都有瓮城和箭楼增强防御。护城河宽三丈,深两丈,河水直通大海,海船可溯河而上,由水门入城。又在城外东西二里处设东罗城、西罗城,南北各二里处设南翼城、北翼城,与山海关互为犄角之势,一关八城,可谓是固若金汤。

  从西面迎恩门入,穿城而过,直奔东面的镇东门。

  山海关明是关,但其实是一座城,城内百姓十万人左右,几乎全部都是军眷,历史上,崇祯帝令吴三桂放弃宁远,回京勤王之时,吴三桂难以立刻起行的一个原因就是军眷太多,骤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