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77章 处置逮赋_崇祯十五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则是要抽签交换地区,任务也是八成。总之一句话,明年御史言官大部分还是要出京,而且最少又是一年。

  言官微微骚动。

  朱慈烺心中却是明白,作为首辅的周延儒其实也不希望言官在朝中碍手碍脚,原因也简单,在大明朝,能令首辅低头的,除了皇帝之外,就只有言官了,连张居正那样的牛人,在被言官弹劾之后,也不得不暂停职务,向皇帝上疏请罪,至于那些被言官弹劾,立刻就上疏辞职的首辅,更是数不胜数。

  就制衡相权来说,言官是必不可少的存在,但就现在亟需平稳的乱局来说,言官就显得有点碍事了,如果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储君,朱慈烺绝不会希望首辅将御史言官们遣出京师,那样一来,相权有不受监督的危险,不过朱慈烺本身就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储君,如果言官们留在京师,第一个要监督的恐怕不是首辅,而是他这个储君。

  也因此,虽然明白周延儒的机心,但朱慈烺并不点破。

  “准。”御座上的崇祯帝道。

  朱慈烺心中一动,登时明白,对言官的处置,周延儒和父皇肯定已经是商量过了,所以父皇才会毫不犹豫的准许。

  朱慈烺和周延儒都不希望言官碍事,崇祯帝好像也有这种意思。明朝的首辅和唐宋的相,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因此崇祯帝并不担心周延儒的相权不受控制,别的不说,只要崇祯帝愿意,一个口谕就可以令锦衣卫拿下周延儒,而周延儒没有丝毫的反抗能力。

  最重要的是,言官们出京一年,只收到三五成的逮赋,这实在是让崇祯帝愤怒,他感觉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如果令言官们舒舒服服,来年继续留在京师,那以后再令官员出京,官员们还会尽心吗?

  所以不能放过。

  “是,”

  言官们虽有很多不满,但却也不敢说什么,一来崇祯帝已经准了,二来比起都察院直接定为丙等的处罚,内阁令他们再去追赋,等于是又给了他们一次机会。出京虽然苦,但却比直接免职要好太多了。

  处置了出京的言官,接下来的议题是所有人都关注的重点,那就是关于逮赋者的处置。

  照年初皇太子的谏言,内阁的命令,所有在年底之前没有清偿欠税的逮赋者,从明年起,就要按照十分之一的利息,收取滞纳金了。而如果是故意欠赋者,其本人和家族三代之内,都不得再参与科举,直系亲属有现职为官者,要立刻免职。

  这一次催收逮赋,只收到了历年的五成,也就是说,有相当多的逮赋者不惧朝廷的命令,没有清偿逮赋,而他们的直系亲属为朝廷官员的为数不少,现在,朝廷是不是要按照年初的命令,将他们全部免职呢?

  在朱慈烺看来,这个问题根本无需朝议,既然朝廷已经有命令,并且三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