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四十二章 西行助学_重生之工业狂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做《西行记》。

  第一期的视频是集合出发,一群年轻的小伙伴在基金会楼下集合,围着希望工程旗帜合影,然后高喊口号“捐出一份爱心、奉献一片真情,希望工程西部行,出发!”

  《西行记》第二弹,发布在五天后,视频地点在蜀省北川县海元村小学,这里是已经建成的“汉龙希望小学”,三层楼的新教室窗明几净,孩子们书声朗朗,操场及配套设施都很不错。

  校长介绍说汉龙集团的员工们又捐款10万元,帮助学校建设一座计算机网络教室,率先在全县开设信息技术课。

  短短5分钟视频显然是剪辑过的,视频聚焦在校长、教师、孩子们身上。

  最后基金会的一位小姐姐才站在镜头前面说:“从大家的眼角眉梢洋溢的笑容,能感觉到希望工程带来的不只是新校舍,还有他们那份对新生活的向往......”

  《西行记》第三站,转到了汶川县的秀水镇小学。

  这所小学有50名教职员工,近500名学生,学校领导和师生代表热烈欢迎了希望工程的工作人员。

  小学的主教学楼是一栋五层单面结构的建筑,修建于80年代初期,学校校长当然知道希望基金主要是用来建学校的,当工作人员问及建筑的安全情况后,赶紧说当年建校时,请的县建的队伍,都是框架结构,打了地梁和圈梁,楼板用的是预制板。

  大伙看完学校后,在一楼的活动室里进行了捐赠活动,由工作人员为20名贫困学生捐赠了学习用具和助学金。

  网上的视频也到此为止。

  其实,如果只是这些内容,肯定不会有网友过来留言。

  关键是希望工程“西行记”这个二十几人的团队中,有位特别人物:东华实业集团董事长的夫人,孙婕。

  视频从未介绍参与者的身份职务,孙婕穿得也非常普通:羽绒服、牛仔裤、旅游鞋,跟所有人一样,脖子上围了一条红色的围脖,在人群中也是处于随行者的状态。

  但是架不住有心人啊,视频发到第三弹的时候,就有人来希望工程基金会的围脖下打卡。

  留言的内容各式各样,有叫姐的,有叫老板娘的,也有称呼孙女士的,好多东华的员工在那起哄架秧子:为老板娘点赞,需要掏钱建学校的话,我割腰子也得干。

  这天中午,西部行的队员们被安排回县里吃饭,用餐时孙婕跟陪同的教育局领导说:“我准备继续看看这里的中学,如果可以的话,东华准备把县里的学校全部翻建一遍。”

  教育局的领导被弄懵了,还在纳闷:难道这位东华的老板娘在汶山有亲戚?

  基金会的同志们也有点纠结,选址建校,应该交给网友们评定,于是在去中学的路上基金会的领队过来善意提醒说:“小婕,如果在汶山投资太集中的话,市里恐怕不好协调,我们对网友也没法交待。”

  孙婕微笑着说:“吴部长,第一站来汶山是我要求的,之后的行程我听你安排。

  这里的事情会有公司的人接手,不管算不算希望小学,东华都要把这里的学校翻建一遍。

  因为东华准备在汶山建矿山办铁厂,这些孩子没准就是东华职工的子弟。”

  吴部长讪讪地不再言语,心说:你有钱,你有理。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