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三十八章:邓国科举制_召唤之天下归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道试,到了第三年,也就是最后一年,从各道脱颖而出的学子,将集中宛城,举行京试,最后京试前三百名,可以进入景阳殿,由邓昇以及三省六部官员会考,是为殿试,最后由邓昇定下名次,由吏部安排授官,其中头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其余皆为进士。

  不过考虑到,并不是每一次科举考试的时候各地都有官员空缺,所以邓昇便在宛城设立翰林院,用来安置京试通过,但是暂时没有授官的学子。

  而且邓国的科举制度也与后世的有所不同,在后世,只要你通过了初级的考试,哪怕中级的不过,也不需要重新考初级,但是邓国的科举制度却是规定,只要是有一场没有通过,那不好意思,你就得重新来过了,无论是县试还是道试、京试都是每三年一考,也就是说,当考完一次县试之后,下一次县试需要等到京试结束之后才可以进行,也就是需要三年之后,不过由于今年是第一届科举,并且又有十个太守位置和大量的县令,属官需要补充,所以邓昇直接进行京试和殿试,京试和殿试主要是为了选拔县令和属官,至于十个太守,也是从六部郎中和各地县令属官中挑选。

  另外,在后世,负责科举考试的部门会是礼部,但是邓昇却直接跳过了礼部,设立一个学部,并且在各道各县设置分部,但是学部的官员却不是永久的,每三年一轮换,由邓昇从朝堂和各地官员中挑选,任期三年,在县试开始之前,邓昇就会定下学部官员的名单,到了殿试结束之后,这一届的官员就会全部离职,返回原岗位,再由邓昇重新挑选,这样做虽然繁琐,但是确实极大的保证了公平,因为在县试开始之前,谁也不知道负责这一次科举的官员是谁。

  科举制一出,整个邓国朝堂一片哗然,出身寒门的官员则是欢天喜地的,因为有了科举制,他们这些寒门学子就有了出头之日了,不会再出现怀才不遇的情况了,这对寒门的崛起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但是出身世家贵族的官员则是面如死灰了,纷纷出列反对,请求邓昇收回成命,因为一旦推行科举制,世家贵族把持官场的日子将会一去不复返了,哪怕当下寒门还无法与世家贵族抗衡,但是未来呢?随着大量的寒门子弟入仕,世家贵族的生存空间定会被寒门挤兑,最后泯灭于众人,所以对于推行科举制,他们是持反对意见,而且反对的声音在朝堂之上还是占据绝大部分的。

  但是邓昇是谁,作为邓国有史以来最具威望,权力最大的君王,决定下来的事情,又岂是轻易的改变的,所以在面对如此强烈的反对,邓昇依然是坚持己见,不为所动,见邓昇态度如此的坚决,众臣都知道,这件事已经没有办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