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70章 各寻门路_1627崛起南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关系不错,由他这边出面申报入籍,只需一次申请就能过关了。”

  海汉国籍对于所有想要在这里长期潜伏的外方人员来说都是一个门槛,如果本身没什么特别的技能,又一心想留在三亚,不愿被分配到其他地区进行安置,那么被批准入籍的时间往往会大大超过三个月。在这里待满一年都尚未入籍的新移民也有大把,几乎都是以出卖劳动力为主的底层劳工为主。严格的说,廖远等人先前所从事的街头卖艺演武,同样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所能创造的社会价值也极为有限,在海汉官方看来肯定也是被算在单纯出卖劳力的行当里。

  如果不是找到了新的门路,像廖远等人的情况基本上不可能一次申请就过关,街头卖艺这种没有固定工作单位的新移民在官府眼中就是属于不安定因素,转行之前几乎不可能在三亚得到入籍批准。但有了刘振国这个靠山,他们几个在商栈打工的人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了。刘振国前前后后给海汉运送的北方移民数量逾万,民政局上上下下的官员都打过交道,要给在三亚工作的自家员工申请入籍,自然不会遇到什么阻碍。

  刘尚点头道:“多等一个月,那倒也不是什么大事。这三亚治安太平得很,一个月很快就过去了。”

  廖远对此也深感赞同:“的确如此,港区这边白天有警察和民兵值守,夜间有各家商会共通出钱筹建的治安队巡逻,说实话,商栈请不请护院都没什么影响。不过如今这位东家的家底厚实,海贸生意做得极大,应该也不会在意多这么点工钱。”

  刘尚问道:“听说这位刘老板是做船行起家的?”

  “如今也还是做船行,从山东到南海,都有他的船在海上跑,据说手底下有上百条海船为他效力。”廖远谈及此事也不禁有些感叹:“家底这么大的海商,也在为海汉人效力,难怪海汉的航线能一路向北推进了。不过话说回来,离了海汉,他或许也没法把生意做到今时今日的规模。东南沿海海商多与海汉合作,大致便是此理。”

  刘尚应道:“不肯合作的,也早就被海汉赶尽杀绝了吧!”

  说到此处两人对视一眼,一时间均是无言。海汉前几年在大明东南沿海的种种作为,他们自然是早就有所耳闻,但凡敢与其对着干的,几乎都在历年的海汉对外战事中被“剿灭海盗”、“捕杀匪寇”之类的名义消灭掉了。而其中名气最大的,莫过于曾经在福广两地海域不可一世的十八芝了。

  十八芝曾是福广海域最强的海上武装力量之一,在荷兰人的幕后支持之下,甚至一度可以用武力压制这一地区内的大明水师。但从崇祯元年开始,郑芝龙和他的弟兄面前出现了海汉这个挑战者,并且从双方交手伊始就一直处于下风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