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890章 香港岛_1627崛起南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们这里地方小,也没什么特别的自然资源,唯一有点优势大概就是地理位置正好在珠江出海口,算是海上交通要道。所以对本地来说,充分利用这种优势来开战商贸活动,就成了主要的发展方向。”

  在从港口前往驻地的马车上,游益汉才稍稍谈及了一些比较本质的话题,向李溰简单介绍了本地的情况。

  香港岛地理位置虽然有一定的特殊优势,但岛上地形以山地为主,可供开发的空间和淡水资源都比较有限。其他海汉殖民地惯常使用的农业开发模式在这里并不适用,香港管委会也一直未将农业作为本地的主要产业来进行发展。

  执委会对香港的职能规划有一多半是参考了后世的模式,希望将此地打造成珠江口的海上贸易枢纽,将广东、福建、海南岛三地间的一部分海上贸易集中在这里完成货物的交割和转运。而截止目前来看,这种发展规划的实施效果是比较理想的,本地港口和城区的繁荣程度便证实了执委会决策的正确。

  李溰原本认为在舟山岛上见过的商业区就足够大了,但来到这里之后他发现自己的见识还是不够,香港的商业区不但面积大,而且繁华程度也要胜过舟山。这里街道上装运货物的车队明显要更多一些,沿街的各种商铺也多是规模不小的商栈,可想而知其日常交易并不只是依靠零售来维持。

  “来香港的主要就两种人,一是商人,二是水手。在城区见到的人,起码有一半都是商人。每天在这里都会有几百上千笔大宗买卖达成,进出港货物的数量是浙江舟山定海港的一倍以上。很多广州的商人为了节省运费减免税赋,都已经把接送货物的地点转移到了这里。世子刚才在码头看到的那些商船,绝大多数也都是来自福广两地的大明海商。”

  游益汉对于本地的主要经济来源毫不隐瞒,事实上这也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了,虽然大明官方有海禁,但这些律法对于有实力又有胆子的海商而言并无太强的约束力,更何况他们的背后还有海汉撑腰,敢过问这类事务的地方官员,基本都已经从实权职位上消失殆尽了。

  不过这种话听在李溰耳中还是颇有冲击力,想起之前在舟山访问的时候也见到了不少大明武官造访当地,看样子在大明内部已经有很多人因为利益关系而选择了与海汉合作。这种基于个人利益的合作关系自然不会对大明有多大的益处,由此偷逃掉的赋税也都是进了个人的口袋。

  大明从中获得的唯一好处,大概也就只是两国间的和平关系了,在目前这种和谐的贸易环境下,海汉肯定不会主动向大明发动军事入侵之类的行动。而去年两国又签署了正式的外交协议,大明几乎是默认了保持海汉在海贸方面的特权,两国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