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54.第2154章_1627崛起南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享受更大的优惠力度……诸如此类的优惠措施,杨运一口气便列出了十来条。

  海汉在商贸领域的经营和管理手段几乎都是由施耐德牵头制定的,虽然其中有一些措施被证明过于先进,并不适合这个时代的情况,但经过数年的实践后,海汉还是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手段,能够让其他国家的商人也遵从海汉所倡导的商业制度,融入到这个领先时代的贸易体系当中来。

  当然了,光是列举出这些措施还远远不够,考虑到这些商人们大多是第一次接触到海汉的商业制度,杨运还得逐条解读这些措施将会带给他们的实际好处,并解答他们所提出的各种问题。

  俞成礼对杨运所列举的这些措施很感兴趣,尽管对其中一些细节的理解还不是太透彻,但他敏锐地感到这些措施的确能够大大降低自己的经营成本。而且从长期来看,舟山的贸易环境应该是要比平户更胜一筹,不管是硬件设施还是安全保障,平户港都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但对俞成礼来说,这些措施虽然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但却并非他要考虑的最主要因素。

  真正让俞成礼在意的,是舟山的贸易环境是否会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他所从事的纺织品行业,对于经营地点其实是有一定的讲究。在平户经营大明产高级纺织品的商人并不多,而俞成礼在其中是属于经营规模比较大的一家,在成本方面能有一定的优势,加之他在平户藩走上层路线的策略很成功,因此竞争压力并不大。

  但俞成礼可不是那种毫无危机感的人,他知道换了一个新环境之后,有很多东西可能就不会再遵循以前的规律了。比如要在舟山继续经营纺织品,那他就必须要考虑到来自本地同行的竞争压力。

  江浙地区是高级纺织品的主要产地,在苏杭有不少经营规模比他大得多的商人,不管是货源、人脉、销售渠道,都要远胜他这个“外来户”。就算海汉提供了这些优惠措施可以降低一段时期内的经营成本,他也不敢确定这样就足以让自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俞成礼当下所要做的,并不是计算能从海汉的优惠措施中获得多大好处,而是要先了解舟山本地有多少竞争对手,本地的纺织品贸易规模有多大,然后再审视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实力从中占据一定的份额。

  如果俞成礼自忖在这个行业里难以立足,那他就得考虑是转行经营别的买卖,还是干脆就早点离开舟山,另行寻找一处合适的地方继续经营老本行。

  俞成礼的处境并不是单一特例,事实上从平户撤到舟山的大部分商人都得面对类似的处境。由于地理原因,能够在大明与日本之间从事跨国贸易的商人只是极少数人,因此在平户经营的竞争压力并不算太大,但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