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75章 参观盐场_1627崛起南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到达了目的地。不过等了一会儿之后,并没有人来通知他下船,范迪门猜测或许是宁崎已经睡着,手下人不敢在这时候打扰他,多半要等到天明之后再上岸了,于是他也倒回床上继续睡觉了。

  范迪门所料不差,等天色亮起之后,便有水手来敲响范迪门的房门,通知他下船。岸边等候的人虽然没有崖城那么多,但四五十人还是有的,而且范迪门注意到迎接队伍中领头的显然是一名正宗的海汉人,而不是所谓的归化籍干部。

  宁崎接下来的表现也证实了他的这种猜测,两人在码头上紧紧地握住了手,看起来关系也是相当不错。随后宁崎便向范迪门介绍了这个人:“这是海汉工业部盐业司司长安西,正好比我们早一天到这里,有他当导游,那肯定比我这个门外汉强多了!”

  莺歌海盐场的建成虽然晚于胜利港和铁炉港的两处盐场,但其产盐量却是目前海汉治下所有盐场中最高的一处。这段时间安西正在巡视各地盐场,正好便在莺歌海这里遇上了宁崎和范迪门的考察队。

  范迪门在这里也毫无意外地看到了蒸汽机的身影,由蒸汽机驱动的提灌设备将海水源源不断地抽取到岸上的晒盐池里,其效率不知道比人力畜力要高出多少倍来。而且范迪门还注意到这里很多晒盐池都是用水泥敷底,可想而知水泥在海汉基建工程中应用的广泛程度。

  “莺歌海盐场是我们生产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先进的一处盐场,这里每年所生产的食盐足可满足两广地区加上安南北部地区的市场所需。我们在生产过程中所采用的众多新技术不但带来了产能的提升,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食盐的生产成本。事实上在我们接管了两广地区的食盐供应之后,市场上的食盐价格已经比过去下降了一倍多,老百姓也不用担心吃不起盐了。”安西颇为骄傲地向范迪门介绍莺歌海盐场的状况。他作为海汉盐业的创办者和掌门人,对于这个行业的历史和现状都有着明确而深刻的了解,也是盐业领域最具发言权的代表。

  安西很专业地向范迪门介绍了本地生产食盐的工艺流程,当然范迪门能听懂多少就不好说了,毕竟在专业领域中隔行如隔山,即便宁崎这样与安西来自同一时代的人,对于工业领域的知识也只是一知半解的程度而已。

  东印度公司所辖的巴达维亚港附近也有盐场,不过格局规模比起这莺歌海一望无际的盐田可就差了不少,而且也没有类似这里完善的生产环节和工艺要求,基建水平和先进生产设备的运用更是相差甚远,在产能和成本上都不具备太大的可比性。如果以种植园的经营水平作为比较,双方在盐场经营方面的差距似乎还要更大一些。

  至于安西所说的那些很专业的用语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