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四十七章粮道之争!_变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宁远,总督大堂。

  等到洪承畴说完之后,总体上还是和他前世所用的战法上一样……采取的是步步为营,逐步推进的战法,以这样稳健的方式来解锦州之围。

  而杨山芦听完之后,就是暗中沉吟,怎么说呢,不愧是历史上留名的人物,这个作战方略,还是中规中矩,挑不出什么毛病,如果硬要挑刺的话,也就是略显方正一些,有些匠气。但是不管怎么说,还是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

  当然杨山芦也明白,洪承畴之所以如此小心谨慎,采取稳扎稳打的战略,也是吸取了他三个前任的教训。

  (洪承畴的三个前任,也就是三位蓟辽督师均是和鞑子作战后,战败而死的……萨尔浒大战杨镐入狱被杀;沈辽大战袁应泰兵败自杀;广宁大战熊廷弼传首九边。所以这位实在是吓到了呀)。

  而等到洪承畴说完之后,和历史上不同,这次并没有张若麟跳出来和他唱对台戏的。

  (历史上的张若麟张大监军,因为秉承时任兵部尚书陈新甲和朝廷的意思,催他快速决战,不得延误!不过现在嘛,这位早就唯杨山芦马首是瞻了,所以现在看见杨山芦没有反对,这位监军大人也是面带微笑,一副好像很赞同的样子)。

  而洪承畴呢,看见没人反对,还是很高兴的……我这个督师还是有些权威的嘛,只是,等到他说到关于后路什么的安排时,杨山芦就是皱起了眉头……历史果然有其惯性,这位还是犯了历史上一样的毛病——轻视粮道。

  也就是后方的看护力量不足,最终被狗鞑子找到机会之后,出其不意截断粮道,导致十三万大军不战自溃,最终痛失这场国运之战!

  (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从宁远到锦州城,大约是一百五十里,也就是75公里,一共有以下几个节点,分别是宁远,笔架山,塔山,杏山,松山,然后过了小凌河,就是最终目的地锦州城了,而在这漫长的防线上,洪承畴只安排了三万人马)

  不过不得不说,在场的这些文官中,也有明白人,这其中兵备道蔡懋德就是小心的道:“督臣,根据探马传来的消息,杏山、松山、锦州等地的奴贼已经大举增兵,并且声势浩大,看着远远不止原来的四万人,洪督不可不防啊——”

  听见鞑虏增兵了,在座众多武将都是引起了重视,仔细倾听,而洪承畴却只是不以为然的道:“这个本督也有得知,根据哨探回报,鞑虏人数估计己经达到八万,可是就算他征发十万大军,那又如何呢?”

  也就是按照洪承畴的想法,就算鞑子来了十万人,面对他带来的十五万大军,还敢分散兵力吗?

  再说了,就算鞑虏敢于分兵进犯粮道,有他布置的三万人马,再加上塔山,杏山,松山等地都有我军堡寨以为依托,完全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