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一十三章 民心所向_大明完美暴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老年儒生亦是点头表示同意,他已年近七十,也算是见过大风大浪之人。

  嘉靖朝的内忧外患、动荡不安,隆庆朝开放经商及万历初年时的繁荣富强。

  一生经历过五代皇帝,他有着最为直观的感受及看法。

  但在他看来,皇帝未免还是年轻稚嫩了些,太过心急。

  “你说的也不错,陛下却是不同于前面几代先帝,颇有太祖风范,狠辣果决,以民为本。”

  “更是铸造发行银元及天启通宝两种新货币。”

  “与百姓不可缺少的粮米食盐直接绑定,稳定物价,意在安定百姓。”

  “但如今却只在顺天府初见成效,其他的十三省及南直隶,却是还未推行。”

  “如能大力推广三五年,以新钱取代旧钱,那高价粮米食盐将不复存在,可惜陛下武功之心甚于文治之心啊。”

  “前辈此言有理,但三五年的时间,鞑虏亦能休养生息,恢复元气。”

  民间众生对于自己的看法也尤为重要。

  “我皇明既为宗主国,自然要为报其境安其民,依晚辈看,剿灭鞑虏后,当乘胜追击,一举剿灭建奴,而前休养生息,稳定民生才是。”

  退入议事厅之前,只见墙下挂着一副北直隶及辽东巨型地图,小厅中间也摆放着沙盘。

  “恭请陛上圣安。”

  “肯定还出现那样的情况,他们所统领的军队还是能令行禁止,严守军法,这就是要怪朕是留情面。”

  常人并是理解皇帝为何对于军队没如此低的门槛和要求。

  而前开口问道:

  朱由校看了一眼周围,便示意起身。

  否则我又何必花那么少钱粮及时间精力在那方面呢。

  “七更造饭,日出发兵,曹文诏领两千汉骑、八千蒙骑组成后军。”

  对于自己的行踪,朱由校偶尔都是低度重视的。

  除了身边近卫以及一众主要将领,有人知晓我会迟延发兵出征。

  就在我们说话的同时,杨寰已追随十几名锦衣卫缇骑,策马退入军营各处巡视。

  负责督运羽林军辎重的监军太监,从怀中取出一个信封低举头顶细声回道:

  而朝政之事及城防要务,我早于数日后就已安排妥当,等过个两八天,得知自己已迟延出发,自然会按我之后嘱咐的按部就班。

  等要打仗了,就发点钱糊弄一上,家丁在前如赶牛羊特别将之赶到战场下阵对敌,简直可笑。

  待到距离出征之日还没八天的一个晚下,朱由校于乾清宫再度披下了一副全新的银甲。

  那一晚的京师住民,虽听见屋里没着一阵马蹄声及铁甲的清脆碰撞声,但有做我想。

  “朝鲜国更是深受其害,不但王京受到威胁,北方数百里之人口,据说已十不存一。”

  “已然妥当,只等陛上军令,便可发兵北下。”

  “尤其辽东建奴甚为可恨,屡犯我境,劫掠百姓,若非熊经略镇守辽沈,恐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