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91章 学社成员眼中的农民起义(上)_革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诸位,我现在觉得这帮人起义的时候并非是要反抗大宋,他们是要反抗蒙古。所以我还是希望官军到了,这些人能够认清形势,回家去。”

  “哈!”有人忍不住笑出声来。

  即便赵嘉仁一直以‘虚怀若谷’来勉励自己,然而听到有人如此坦率的表示轻蔑的反对,赵嘉仁心里面依旧感觉很糟糕。

  笑了一声之后,那位也觉得这表达不合适,他连忙起身致歉,“太尉,你未免心太软。”

  赵嘉仁一看,原来是李伯玉。这位李伯玉在赵嘉仁上一世的时候因为支持宋度宗,宋度宗准备让李伯玉当执政,接着就莫名其妙的暴病而亡。在这一世,李伯玉当庆元府知府的时候与当了棉务的赵嘉仁合作的非常好,在大撤退的时候李伯玉也与赵嘉仁加强了合作。现在他是被认为完全的‘赵党’。即便如此,赵嘉仁其实还是担心过这家伙与杨太后他们勾结在一起。

  不管心是不是够软,赵嘉仁现在至少能够做到喜怒不形于色,他等着李伯玉继续向下讲。而李伯玉也不客气,或者说他方才既然做出了惊人之举,现在就得自己收场。

  “太尉。肯定有不少百姓是被蒙古人盘剥的很惨,所以才起来反抗蒙古。可一旦打下地盘,那些人的想法可就不同啦。他们所求的不再是打跑蒙古人之后好好在家耕种,他们是想要得到更多。若是不知道官军的厉害……,不,他们觉得官军打不过蒙古军,蒙古军又打不过他们,他们自然没理由害怕官军……”李伯玉侃侃而谈,学社成员们中不少人微微点头。

  当年贾似道召集百官议事,忽然厉声说道:“诸君非似道拔擢,安得至此!”官员们都沉默不语,没人敢应对贾似道的嚣张。只有李伯玉答道:“伯玉殿试第二人,平章不拔擢,伯玉地步亦可以至此。”

  敢这样做的人当然也得有两把刷子,即便赵嘉仁不想承认,却也不得不承认李伯玉讲的内容很符合人类思维。

  中国古代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数以百计,尽管其中或多或少地包含了合理的起义理由,但最终都陷入夺取政权,掠夺财富,提高自身的等级地位,其终极目标都逃不出改朝换代,建立新的封建政权的循环。

  套用21世纪的网络用语,‘我凭本事xxxx,当然可以xxxxxx’。若是没见识到新军的强悍,这帮起义者们只怕还觉得赶来的官军不是他们对手呢。然而赵嘉仁最担心的也就在于此,新军现在拥有的力量远远超越这个时代,让起义军知道双方差距的代价实在是太大。

  等李伯玉说完,赵嘉仁叹道:“心软也罢,心硬也罢。都是大宋百姓,我实在是不想多杀伤。”

  大宋毕竟是一个文明的国家。赵嘉仁的心软会被嘲笑,他不希望多杀伤大宋百姓的看法并没有遭到丝毫嘲笑。不仅没人嘲笑,学社成员们也颇为认同。于是众人就开始讨论在确保镇压的情况下如何能减少杀伤。

  中午休会,议题自然结束。就在大家准备前去吃饭之时,就听有人说道:“太尉,与蒙古人交换战俘之事,可否让蒙古人给出一个名册来?”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