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〇一二 夜之四_今安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事实证明,日本使者的效率快过他们的巡洋舰。谢择益走后第二天她开始着手指导描绘“锅炉”图纸,连续在研究院熬了一整夜后,第三天图纸草稿粗略告成。就在众人做着检查最小体积及辐射值计算时,第五天,依图纸所需的纯石墨已经从海上运达上海,到洋泾浜以北的临时化工厂进行石墨砖的加工。除此之外,隔日,液态镉、镉棒与相关辐照量计数器也由一队日军卫队、南京政府代表秘密送达。

  “锅炉”最终决定在操场中央搭建。建锅炉之前那一周先在操场中央快速搭建起简易试验棚,实验平台则搭建在实验棚中。

  inft实验室原址是一所去年英国教会筹办的天主教学校。一九二八年底学校基本修筑完成时突然得到一个噩耗:一九二九年起,所有大学校长与副校长不得为洋人。

  学校建好了,神父却没法临时找到一位中国人来做任教。总不能多年筹备心血拱手让人,这时恰好皇家学会突然与教育总长协议在公共租界建一栋物理化学研究院。商议之后,以英国天主教会的名义,半赠半卖给了皇家学会。之后,教学楼也用作研究楼,操场则是最好的反应堆搭建地。

  从天主教会学校到研究院的转变还算顺水推舟,也因此聘请几位世界名教授前来租界地也不算得太引人注目。也许他国有过觊觎,但是碍于公共租界属于“列强权利空间”,便都没有日本这么明目张胆的虎视眈眈。

  日本人来前很长时间,研究院处于“被觊觎”但仍在“安全范围”,也知道有一位皇家学会会长在外为研究院争取更多的利益。英国与南京还在利益协商阶段,突然日本横叉一脚,一瞬间,所有利益关系突然顺水推舟的达成了,也不知算不算因祸得福。

  除了秘密给研究院派送材料之外,外头突然大肆宣传起了日本将如何捐助中国工业、实业与教育建设,大小报纸上铺天盖地的都是在宣扬“裕仁天皇陛下如何如何重视科学实验研究”“日本如何与南京政府商谈,准备出资建立中国资源委员会、加速中国工业化”“天皇陛下如何费尽心血帮助他们这位大东亚的老友”以及“中日友好”“中日要携手合作”等等大拍日本马屁的陈辞。

  尽管快反应与慢反应相辅相成,慢反应得出的数据未来也能直接用于快反应,但是一天之内,所有人都不得不更改研究方向,不少人对此还是颇有怨言。尤其是在上海总商会与日本卫队亲自护送材料前来,及这两日报纸铺天盖地捧日本臭脚之后,从前不了解中国的研究者们也或多或少了解到这“弱大民族”的本质,连带她也遭到不少敌视与冷眼。

  不知是有人蓄意为之,还是鼓吹日本的力度过大了一些;在这种宣传下,有不少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