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十四章 生命(一)_《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该拿多少钱,走几趟西域,都在合同里写着”!胖子高兴回答。

  这个高胖子倒很会管人,朱元璋点点头,心中若有所思。君臣几个又聊了一会儿,几个内阁大学士对西域各国的实际情况有了些士基本了解。看看天色不早,朱元璋试探地问高德勇:“高卿,去年饥荒,好多人卖身为奴,朕想下令大户人家把把他们的卖身契都还了。你的商号买了不少,觉得此事是否可行”?

  按邵质等人的心思,此时换了一般人,还不立刻答应,用几个下人讨皇帝欢心,何乐而不为?谁知让他大跌眼睛的是,唯唯诺诺一整天的高胖子居然郑重回答说:“陛下有命,臣自然应该尊从。只是这样一来,将来再有饥荒,估计天下就没人敢收留无米下锅者了”!

  当时朱元璋和众人脸上的惊愕邵质到此时还清晰记得,就连一向包庇高德勇的平辽侯武安国也一个劲地向高德勇使眼神,哪知高胖子像没看见般振振有词的说出一番话来:“昔鲁国之法,鲁人有赎人臣妾於诸侯,皆受金於府,子贡赎人而不受金。孔子闻而恶之曰:‘赐失之矣。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於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今鲁国富者寡而贫者众,受金则为不廉,何以相赎乎?自今以后,不复赎人於诸侯矣。’万岁今天所为,恐怕比子贡所做还厉害些”!

  除了武安国和朱元璋,在座的几个都是饱学之事,知道高德勇引用的典故确有其事。去年灾荒,有不少富贵人家趁机大肆购买奴仆,武安国和几个内阁大臣一直商议请皇帝下旨释放这些被迫卖身者,没想到其中还涉及到这么浅显的道理,一时不知如果反驳,只听朱元璋疑惑地问道:“难道高卿家不认为人应该做善事吗?”

  高德勇看了看武安国,点点头,挺直身子执拗地回答道:“对陛下来说,当然是做了善事,但对臣来说,损失的却是自家的私产,以后再发生饥荒,除了圣人,谁还会周济那些吃不饱饭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邵质当了半辈子官,还第一次听人把自己的东西如此清楚地和皇家分开。心中隐隐约约觉得此话大有道理,你皇帝讨好天下人可以,但不能拿我的家产去讨好啊。几个大臣因此话遭受的震动不比邵质小,感慨之余,胖子那满身的肥肉在他们眼里也可爱了许多。

  “他们的钱货不依赖于土地和官府,所以行事更不看官府脸色,保护自己得家产更加不遗余力”,我写了什么啊,邵质看看自己无意间留在纸上的墨迹,又把给白正写了一半的信扔进了纸篓里。那个纸篓差不多已经满了,给白正的回信依然没有写好。

  白天高德勇据理力争的结果是皇上决定以国库的积蓄向天下富户赎买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