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章 黍离 (五)_《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木儿东进的最佳时机。可以预见,武力统一这条道路必然血流成河,说不定还会将整个国家和新政一块推入万劫不复。

  下午的阳光透过葡萄叶间的缝隙洒在郭璞沉思的脸上,将他雪白的头发和胡须染成一片幽绿。虎视眈眈的贴木儿,急于夺位的燕王,愚蠢却自以为聪明的朝廷,几方势力在郭璞的脑海里往来厮杀,让他沉思的表情愈发凝重。

  震北军南下,最大的阻力不是秦、晋二王,不是威北和定西二军,而是安东军和纵横于大洋上面那十万水师。遮天蔽日的战船浮现在郭璞的脑海,每一艘战船的帅旗下,都印着一个大大的曹字。那是自己的好兄弟,北平新政的缔造者之一曹振。陆上,大明没一支军队是震北军敌手,海上,全世界恐怕都没一支力量可以硬撼曹振代领下的水师。数百艘战船,数万门火炮。安泰皇帝朱标治国十七年,手中所持利剑就是大明水师。从安泰元年到朱标去世,水师大帅,海部尚书曹振一直是安泰朝中封爵最高,俸禄最厚,权力最大的武将。眼光独到的朱标抛弃治国见解的分歧,对曹子由推心置腹,看中的就是他那份对朋友的耿耿忠心。六省布政使郭璞从来没想过去谋求靖海公曹振的支持,将建文皇帝驱逐的主意,几十年的交情了,他比任何人都了解曹振的为人。

  这就是时局,需要一个博弈高手出言指点的珍珑时局。权倾东北近二十年,六省布政使第一次觉得自己在现实面前是如此的无力。细细的汗珠从白发根上渗透出来,在额头上凝聚成股,顺着似雪双鬓流下。北方天气不算热,但内心的煎熬炎热如火。

  耳边淡淡地吹起了清凉的微风,顺着面颊来回吹拂,让郭璞纷乱的头脑有些清醒。是老妻来了,仰在竹椅上的郭璞不用睁开眼睛,亦知道风的来源。三十年相濡以沫,夫妻间很多话已经不需要语言来表达。

  “老爷,正武又来信了,通过一个商队的朋友秘密送来的,没走驿站”。郭夫人将手中一封密函轻轻地放到郭璞身边的石头桌案上。

  郭璞猛然坐直身躯,将石头桌子上的书信抓入手内。信使已经离开,厚厚的牛皮纸信封内,不过是一封普普通通的家书,以小辈对长辈的口吻诉说着对过去的感谢和现在的思念。郭夫人笑了笑,从身边的竹篮里拿出一支绿色的蜡烛,小心地用火折子点燃,起身走到了一边。男人的事,她不想多管,葡萄架下是她的丈夫,一个真正的儒者,几十年的细心观察,她以一个女人的眼光充分了解到同样一本圣贤书,教出的儒者有什么不同。

  蜡烛撒发出淡淡清烟,在信的背面熏出一排排淡蓝色的字迹。这是一封密信,张正武在心中详细介绍的西北的局势和各方势力的动向,并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