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七十一章:京城之秋,王朝之暮_斩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思雍之意。

  石破军大兵压境,进迫中州,天下为之震动。朝野中幸得还有萧易安没有慌神,赶紧请圣旨,号召天下勤王,并封李恒威为镇国大将军,统领三十万联军在中州边境集结,形成防御战线,总算缓住了蛮军的脚步。

  石破军叛乱,在某种程度上还缓解了王子争位的激烈矛盾。好比兄弟们正在家里争家产,争得不可开交,这时候,有外人打上门来了。

  古书有云:兄弟阋于墙,外御其辱!

  李恒威忠于国,乃是上将,对付石破军有一定把握,暂时可压得住。但一波未平,又起一波,扬州元文昌上书,称管辖下泾县县令陈道远贪赃枉法,鱼肉乡里,大兴土木,无法无天。南阳知府接到状告,派兵拿人,不想陈道远蛮横不服,胆敢反抗,还杀了南阳府的人,简直胆大包天,形同叛逆……

  元文昌洋洋洒洒,千字奏章,陈述陈道远数大罪状。因此要朝廷下旨,削去陈道远所有功名,贬为白丁,再依法缉捕,交给大理寺审判。

  这封奏章,掀起了轩然大波。

  陈道远谁人?

  新科状元,三元及第,更重要的是,还是皇帝钦命的。想当日,陈三郎会试文章开始之际并未得到青睐,不在一甲之中,却是皇帝看了数卷文章皆不合心意,痛斥大臣,连着两次,才终于把他的文章放上来了,被皇帝一眼看中。

  再说了,陈道远这个泾县县令也是皇帝钦命的。

  依照正常程序,会试前三名,一般都直接进入翰林院做事,极少外放。翰林院乃人才基地,熬得几年,很快就能上位。这也是对于一甲进士的褒奖,以及看重。

  陈道远倒好,直接让一封密旨弄到泾县当七品县令去了。县令当然没有养在翰林院里好,许多人觉得,这是陈道远被贬。

  问题在于,皇帝又御赐了一把剑给他,这里面就有文章了。

  世间万事,但凡与钦命御赐沾上了关系,便具备了某些非同寻常的意义,值得深究。

  许多人都搞不懂皇帝葫芦里卖什么药,让人费解。有一种说法是皇帝想以陈道远为棋子,安插到泾县里,能试探下元文昌的态度。

  这个说法被不少人认可。

  也有人认为皇帝此举并不高明,或会刺激到元文昌,让他起兵作反,从而适得其反。

  持这般态度的,多是保守派。

  皇帝突如其来的病倒,让这个争议告一段落,元文昌没有动静,石破军已经反了。

  满朝文武,焦头烂额。

  但这只是开端,这不,元文昌开始出题发难了。

  元文昌与陈道远之间的是非矛盾,明眼人都心里亮堂堂的,两者为人,大伙儿也是一清二楚。其实到了这个份上,事实如何,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两边的人,哪一个最不能得罪。

  答案显而易见。

  当即便有大臣上书,要陈道远返京请罪。陈述缘由,再做定夺。

  这个主张得到了不少大臣的同意,在他们看来,当下之急,大局为重,先要稳住元文昌再说。

  只是一片杂乱之下,谁都不知道陈三郎人在何处。好几天后,才有消息传回,说陈三郎跑到雍州去了。

  朝野再度哗然!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