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三十八、来自赵构的讨好_大宋不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举皇帝。

  他依然是一心地想要求和。

  如果杀岳飞能求和,那他就杀岳飞。如果提拔岳飞能求和,那他也不会吝啬一个枢密使,甚至太师、太傅亦或是太尉之类的三公名号。

  在外人看来提拔岳飞与否便代表着和与战,殊不知在赵构这里,只有和,没有战。

  之所以做出种种让人迷惑不解的行为,是因为李申之成了和议的核心。

  赵构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讨好李申之而已。

  没错,就是讨好。

  赵构答应为他们主婚,让李申之颇为激动。纵观华夏历史,皇帝亲自当主婚人的,好像还未曾出现过。

  当然了,能说出“臣构言”的皇帝,也几乎从未有过。赵构能多几个历史性的创举,一点都不稀罕。

  一切为了和议,为了和议的一切,赵构还能突破许多底线。

  赵构的一番话,众人再看李申之的时候,态度大不相同。亲善的人多了一丝骄傲,厌恶的人多了几分忌惮。

  谁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有出息,也都担心别人家的孩子压自家孩子一头。

  看到岳飞与李申之的反应,说明这两个人还是拥护自己的,赵构心情大好。

  当领导的,就喜欢看到下属在自己的控制之内,对自己服服帖帖。

  岳飞要是能早点知道对自己多一些恭敬,不要动不动就耍脾气撂挑子,这一对原本可以名垂青史的白金君臣CP,又何至于落到家破人亡的地步。

  等大家高兴了一阵,赵构对着岳飞说道:“年轻人已经成长起来,鹏举就暂且歇息两年吧。”

  岳飞拱手道:“谢陛下。”

  赵构的意思很明确,岳飞依然会被流放,只不过属于最宽松的流放,相当于带薪休假。

  官家有官家的体面,就算偶尔官家错了,那么当臣子的也要勇敢地替官家背起黑锅。此外,赵构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近两年之内肯定不会动刀兵。

  当然,也不是说两年以后就一定会打仗。

  只是说,两年以后再说打仗的事儿。

  北伐和收复失地,是南宋立国的政治正确,即便是一心求和的赵构,都依然要时不时地提几句北伐的口号。

  然而赵构又不想真的去北伐,每次都以时机不到,需要休养生息为理由,拖延北伐的日期。

  这一次干脆直接给出两年的缓冲期,给了主战派们一个信号:虽然主和派完蛋了,但是主战派也别得意。两年之内谁也别提打仗的事。

  简单的一句话中包含着这么多意思,在坐的人精们都听懂了。

  即便是听不懂的人,也假装真的听懂。现在不懂不要紧,等散会之后去找人精给解析一下就行,关键是要在宴席之上让领导看到自己的态度。

  几句对话,即体现了赵构的威严,也完美地化解了李申之偏执的尴尬,赵构当领导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要不然也不能在乱世之中再造南宋。

  李申之与岳银瓶也趁势入席坐下,开心地吃喝起来。

  跟官家坐在一桌吃饭的人,都比较矜持,于是官家这一桌的饭菜所剩颇多,足够岳银瓶饱餐一顿。

  看到年轻人生龙活虎的样子,赵构仿佛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那个志得意满的少年,仿佛重新燃起了斗志。

  赵构的变化,坐在他身边的张浚看在眼里。

  张浚提起一杯酒,双手捧杯朝赵构敬酒:“臣祝贺陛下再得再得一员良相。”

  所谓的良相,指的是李申之。

  也不知是要捧杀,还是真心看好李申之,张浚突然给出了这么高的评价,倒是让李申之有些意外。

  赵构倒是并不意外,顺手提起一杯酒与张浚干杯之后,问道:“开春就要接受应天府了,不知张相公以后打算如何与这位良相相处呢?”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