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四十一章 阳明悟道_明帝国的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发展手工业,并提出要以机器来代替人力,提高社会生产率,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这一整套的理论严重的冲击着自两汉以来奠定霸主地位的儒学体系。

  满朝诸公因为国家的财政问题都很务实的选择支持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征收商税,来弥补亏空,同时逐步的减轻农民的负担。这里没有用百姓。

  因为百姓现在被细分为很多种:手工业者,工人,农民,小商人等等。现在讲“与民争利”,大部分读报纸的人都会想一想,这个“民”到底指的那些人!

  如果说《经济》的理论,是非常务实的,且极大的冲击着儒学的体系,促使士林大儒们深思,想要为圣人补全这一块理论。

  那么《数学》则是把程朱理学冲击的七零八落,其影响力更甚。

  经济学,比较是一个理论性的学说,谁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并没有一定之标准。验证起来比较困难。

  但数学就不同。对就对,错就是错。而且君子六艺,数学本来就是包含在其中的。只是所有的读书人都没有想到,数学发展到高深的阶段,会如此的艰涩,又如此的严谨,完全是一个新的天地!

  程朱理学的核心观点,万物皆有理。从而衍生出理、气、数、道等观点。

  那么,数学,就是完全的、直白的,把这个“理”揭示在所有人的面前。对就对,错就错,完全不容狡辩。

  这个把理学给坑惨了。但凡读书人,心里都有点数,亚圣他老人家的数学估计是一团糟。

  大明的河东派为何如此兴盛?远超其他学派。比如陕西的三原学派等等。其核心原因就是:大儒薛瑄在努力的“修正”理学的缺陷:理只在气中,决不分先后;天下无无气之理,亦无无理之气。

  其中就包括补齐在数学上的短板。

  但《数学》一出,河东派几乎被人反对者冠以“空谈”之学。无论是理、气,都被归纳为数学公式,无须这种玄之又玄的说法,直接可以表达出来,写的明明白白!

  这无疑是一种进步。因而,吸引了很多大明的读书人。

  额外说一句,看各种笼统的历史资料,总说“明清”是儒学的黄昏,压抑人性,巴拉巴拉一堆。这是大错特错的!请把“明”从这些个话中摘除掉!

  大明的读书人压抑个屁哦!能不能理解“诲淫诲盗”这个词?大明读书人最喜欢干这个。特别是明末时,商品经济的发达,其风气之张扬、开放,说一句“城会玩”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真正压抑的是满清,和大明有个毛线的关系。

  大明的儒学,前有薛瑄断然的“修正”朱熹的理论。后有王阳明提出的“心学”,跳出理学的框架。一个个都是敢于挑战学术权威,“我注六经”的人物。

  所以,归纳起来就是一句话,儒学在大明并没有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