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四十七章 洛阳陌上三军集_倾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宋,华夏民族强敌环饲,在军队编制中实际上还保持着一支人数不多的蕃兵,主要就是包括广南西路和吐蕃的一些小部落,虽然这些小部落只能算是游兵散勇,投靠前宋的主要目的也是抱上大腿之后可以有效防止其余较大部落的倾轧。但是无论如何,在前宋,也是有蕃兵制度的。叶应武正是以此为立足点,建立的大理军,之后也自然而然是以此为立足点创建镇东军。

  之前一直持有反对意见的人,面对木已成舟,自然也就没法说什么,只好等着镇东军出征。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这大明颠覆了遗老遗少们认知的蕃兵制度,到底能不能起到有效作用,就要看接下来镇东军自己能不能争口气了。

  对此,叶应武自然是毫不怀疑的,毕竟他很清楚此时的高丽和东瀛出于怎样的一种状态下,对于大明百姓的身份有着怎样的向往,而且他更清楚的是,在另外一个时空中,由高丽逐步演变的朝鲜人,在日军侵华战争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顺风仗,对于高丽人来说,绝对是最拿手的。而逆风仗,恰恰是最适合倭人的,将这两种奇葩民族结合在一起,正好可以进退有据。就算是真的遇到了强大的敌人难以匹敌,在镇东军的后面,大明也不是没有军队!

  一名骑兵出现在地平线上,一下子吸引了张世杰的注意力,也吸引了所有渡口附近军队、商队的注意力。紧接着众多的骑兵犹如黑云压城,整个大地都在马蹄声中不断颤抖。

  而一面象征大明至高无上统帅的“叶”字大旗,和大明的赤色金龙军旗交相呼应。大明皇帝陛下驾临洛阳渡口。

  “陛下,前面便是孟津渡。”江铁扬起马鞭,指着山坡下的渡口说道。镇东军正在准备北上,而大量物资也在着急转运当中,所以让此时的孟津渡看上去热闹非凡。

  叶应武点了点头,看着眼前的黄河渡口。数千年前,周武王曾经在此云集八百诸侯讨伐商纣,而数千年后,自己也将在这里跨过大河,带领大明军队走向和蒙古鞑子决战的战场。

  “末将参见陛下!”张世杰已经带着一群将领和官员赶过来。这些官员大多数都还是第一次见到皇帝陛下,都微微低头,不敢看向这位一手缔造了大明王朝的王者。

  叶应武笑着说道:“京城一别,和张爱卿也是有几个月没有见面了,甚是想念啊!”

  张世杰也流露出一抹笑容,且不说他皇亲国戚的身份,单单是兵部尚书的官职,就意味着他和皇帝陛下甚是熟络。不过这笑容更多是出于礼貌性的,很快张世杰脸上的笑容就被更为凝重的神色所取代:“陛下,刚刚收到的消息,蒙古鞑子的中军已经渡过了岢岚水,咱们的哨探在军中发现了蒙古鞑子的金帐马车。”

  顿了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