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377章:祖国日报(Ⅴ)_远东王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意识,承载各位大作的新闻出版业亦由此肩负着缔造远东民族的伟大使命——这似乎与你们的创作无关,同时又息息相关!”

  在场的近千位听众,绝大多数是诗人和作家,是真正的“文字工作者”,他们对于语言文字异常敏感,尽管罗兰阐述的理念有些抽象,还是立刻引起了这些文字工作者的共鸣,尤其罗兰那句“这与你们的创作无关、同时又息息相关”使人们感受到一种哲学层面的思维深度,不由肃然起敬,陷入沉思。

  罗兰喝了口茶润润喉咙,目光扫过台下神情专注的文艺工作者,微微一笑,由深度和广度两个方向继续推进自己的演说,用智慧——而非用权力——折服在座的诸位知识精英。

  “一个国家可以有不同的人种,一个民族可以有风俗不同的社群,各民族可以保留自己的口语,不同社群可以保留自己的方言,但是整个国家必须坚持使用同一种文字——印刷体书面语言,这种语言以三种不同的方式奠定了民族国家意识的基础。”

  “首先,印刷语言在口语方言之上创造了交流与传播的统一工具,那些口操种类繁多的各式矮人语、精灵语或者巨人语,原本难以甚至根本无法彼此交谈的人们,通过印刷字体和纸张的中介变得能够相互理解。”

  “在以文字交流的过程中,人们逐渐感觉到那些在语言领域里数以十万计甚至百万计的人的存在,这些被印刷品所联结的‘读者同胞们’形成了一种共同的想象,从中孕育出民族共同体的胚胎。”

  “其次,口头语言的流传往往会失真,而报刊书籍从其被印刷出来的那一刻起就被固定下来,因此时至今日我们还读得懂300年前先人于羊皮纸上撰写的作品——尽管这需要一点古文功底,然而却很难理解300年前的先人用怎样的腔调相互问候,倘若一位古人来到我的面前,向我道出‘早安’,我恐怕会满脸茫然,根本听不懂他在说什么,然而只要他在纸上写下‘早安’这个词,我们之间的交流障碍也将不复存在。”

  “由此可见‘印刷体文字’赋予了语言一种固定性,这种固定性以报刊书本为载体,经历时间的考验而不失真,从而为‘民族传统’与‘民族历史’的存续提供了有案可查、有例可循的证据。

  “第三,印刷体语言又被称为‘官方语言’,‘官方’二字赋予其正统性,使其成为促进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的重要工具。”

  “国家分裂总是源于文化的分裂,民族融合总是始于文化的融合。在座的诸位诗人和作家使用同一种文字进行创作,而画家使用的颜料、音乐家使用的乐谱、雕塑家使用的塑材同样是一种全民性的语言,当你们的作品发表在报刊上,远东各地、各个族群的读者都能看懂,并且会有意无意的效仿报刊上的语言风格,学校里的教师也会使用这种印刷体语言教育他们的学生。”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