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513章:血染的金山(Ⅳ)_远东王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而在这人间地狱般的矿坑里,能活到25岁的就算长寿了,多数矿奴在这里工作不到两年身体就彻底“报废”。职业生命的结束意味着他们在主人眼中已经没有价值,活着也只能浪费食物,白骨皑皑的废弃矿坑就是他们悲惨一生的最后归宿。亲眼目睹过那座堆积逾万具尸骨的乱葬坑,罗兰对赫德一党的贪婪与残忍有了更深的认识,城堡密室里那堆积如山的金砖,每一块都浸满矿奴的鲜血。

  罗兰将这些常年难见天日的矿奴召集起来,为他们简单讲述这些天南疆的变化:寇拉斯王国收复望月城,驱逐非法统治此地的威廉·冯·赫德,其名下产业——包括这座金矿——收回国有,并将实行寇拉斯政府的法令,解放所有被迫为奴的矿工,还他们以自由。

  他的声明在矿奴当中引起了一阵骚动,喜形于色者有之,但是大多数人依旧面带忧色,似乎对王子殿下“恩赐”的“自由”患得患失。

  罗兰对人们的反应并不意外。奴隶如何看待废奴法令,如何看待被强加于自身的“解放”和“自由”?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就地球上的历史而言,已经习惯于被主子使唤、被动放弃自由意志的奴隶阶层,反而并不是那个最迫切渴望获得解放的群体。激烈反抗奴隶主的暴动当然有,逃亡事件层出不穷,但是奴隶制度依旧稳固,真正对这一制度造成致命打击的是新兴阶级的崛起。

  在东方,主流观念将奴隶制度的废除归功于商鞅变法和始皇帝的大一统,认为是封建制取代了奴隶制,地主阶级取代了奴隶主阶级。此种论断值得商榷,首先奴隶现象在封建王朝依旧存在,在边疆地区甚至仍然以制度的形式延续,直到49年才从法理上彻底废除奴隶制度的残余痕迹……而在西方,虽然直到19世纪仍然存在广泛的黑奴贸易,但是总体来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淘汰了奴隶制度。

  资本家或许会进行种种占据道德高度的宣传,比如“人人生而平等”,以此作为向奴隶主开战的口号,但是真正促使其废除奴隶制度的并不是正义感,而是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内在逻辑。工业化大生产要求更多的劳动力进入工厂,劳动力不足就会促使其价格上升,进而导致工厂主利润下降。为了获得充足的劳动力,工业资本家迫切需要将那些被束缚在种植园中的奴隶“解放”出来,给他们迁移和选择工作的“自由”,尽管为数不少的奴隶并不期待这样的解放和自由——在种植园里为奴尚且生活安定,有一口饭吃,而被“解放”之后,他们除了“自由”一无所有,更不必说工厂的环境和待遇甚至还不如奴隶主的种植园。

  从1620年独立建国迄今,远东进行的这场社会变革实际上就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罗兰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建国后推行的很多政策,包括废奴法令和农业改革,都是针对远东地广人稀的现实而制定,为的就是充分解放劳动力,为国家的工业化输送人才。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