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0章 切脉_江贤裴千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到了老人的话语后,江贤也是笑呵呵的解释道:“脉诊是我国最早创用的诊断技术。古代有三部九候的遍诊法,人迎、寸口、趺阳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等。后世则以寸口诊法为主,并从脉的位置、次数、性状、形式等,分为多种,前人有二十四脉(《脉经》)、二十七脉(《濒湖脉诀》)、二十八脉(《诊家正眼》)、三十脉(《诊家枢要》)、三十二脉(《诊宗三味》)等诊法,现多沿用二十八脉。”

  “脉诊即切脉,是中医用手指切按患者的脉搏,感知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病情、判断病证的诊察方法。中医脉学理论渊深博奥,中医脉诊操作简便易行,是中医诊断学中独具特色的一种诊断方法。传统脉诊是凭借医生手指的灵敏触觉来体会分辨。因此,学习脉诊既要掌握脉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又要掌握切脉的基本技能,勤于实践,悉心体会,才能做到心里明了,指下易辨。”

  老人听到了江贤的话语后,苦着脸笑道:“可是我们对于切脉这一块,根本就一无所知,也没有一些书籍能够查找到这些东西。”

  江贤闻言笑了笑,继续说道:“现在有关于中医的书籍,已经基本上找不到了,不过我倒是可以和你们多说几句。”

  老人闻言面露恭敬之色:“江老师请讲!”

  “首先是脉象形成的原理。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形成与心脏的搏动、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人体的血脉贯通全身,内连脏腑,外达肌表,运行气血,周流不休,故脉象能反映全身脏腑和精气神的整体状况。”

  “心主血脉,心脏搏动以推动血液在脉管内正常运行,从而形成脉的搏动。因此,心脏搏动是形成脉象的动力。而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行均由心气所主宰,并为宗气所推动。”

  “脉管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心脏搏动的强弱、节律赖气的调节,血液的运行赖气的推动;而血为气的载体,脉管自身亦需要血液的润养才能维持其功能。因此,气血在脉管内运行是脉象形成的物质基础,反过来,脉象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气血的状况。例如,气血充足,则脉象和缓有力;气血不足,则脉象细弱无力;气滞血瘀,则脉象迟涩不畅……”

  老人闻言满脸焦急的看着江贤,江贤说的这些,他们听都听不懂,想要让江贤解释一下,但是却又不敢打断江贤,然而也就在他们十分着急的时候,江贤好像是明白了他们的心里想法,而又给他们说了一些诊脉的手法。

  “诊脉的部位切脉可按部位分为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自晋代以来主要用寸口诊法,遍诊法和三部诊法已较少采用,只在危急的病证及两手寸口无脉时,才配合使用。”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