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8章 决战计划-中_大时代的中华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部队组建,都是一副放权你们去做的态度。

  在海战胜利之后,韦珣就开始思考接下来是继续和日俄死磕分个你死我活,还是这一次趁着海战大胜,英法有退让的意思拿点好处就谈和。

  连续思考两天,各种因素都有考虑,终于下了决定。

  现在华夏的战争经费和财政虽然依旧窘迫,但韦珣觉得在战争获得优势的情况下,和德国、奥匈、意呆利再次借一笔战争经费问题不大。大不了到了一战,以各种物资军火抵押偿还贷款即可。

  靠着同盟国借款的经费和日俄两个协约国成员死磕,想必他们会很愿意借钱给华夏的。

  毕竟华夏和之前一穷二白不一样,按照复兴党的财政部估算,在1909年,国家财政收入将达到十五亿七千八百万华元。

  其中农业税收一亿八千五百万元,商业税收两亿六千万元,进出口关税三亿五千万元,国有军工业盈利三亿八千万华元,国有重工业盈利两亿一千万元,国有铁路盈利四千万元,国营烟草税收和盈利六千万元,奢侈品税一千八百万元,华夏银行盈利两亿三千万元,个人所得税四千万五百元。

  仅从税收比重就可以看出,华夏已经初步摆脱农业国家全面迈入了工业国家。

  国有的重工业和军工业在战争的利好情况下,先去囤积的大量产品都被运往前线变现,拥有了充沛的资金。

  最为利好的是重工业,一面是来自德奥的大量工业半成品订单,另外一面是国内因为战争需要的半成品。

  市面上的钢铁、特种合金钢铁、橡胶等半成品的销路成倍的增长;其次就是华夏军方采购的帐篷、被服、罐头、熏肉等制品。

  在经济上华夏已经每年收入一亿七千八百万英镑,而今年的英国的本土财政收入也只有一亿四千万,殖民地收入一亿两千万,加起来拥有两亿六千万。

  这其中有华夏原本占据四分之一左右的无产者大量移民之后创造的财富从中收取税收,也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的红利,再有就是全国大修铁路、工厂,对于市场经济的刺激可不是一般的大。

  虽然现在华夏政F欠着债,同盟国四亿英镑,华夏银行六十八亿华元,但完全不用担心偿还的问题。

  经济上没有顾虑,作为人口世界第一的大国,华夏充足的人力资源根本不需要担心兵源,根本不用考虑大量青壮从军之后对社会各行各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兵源充足,财政压力不大,几大工业区的输血更让华夏的战争拥有足够的武器弹药。

  面对的敌人又是日本和沙俄,前者因为海军被重创,接下来肯定会蛰伏,最多也就是在日本海和华夏海军对峙一下;沙俄就更不用说了,弹药、补给、枪械乃至兵员,都要从东欧腹心地带通过西伯利亚铁路运输。

  日本人当初能和沙俄打一场日俄战争,华夏的工业可比当时的日本强多了,哪怕俄军多,失败的机率也不大。

  发动一场大规模战役,一举将沙俄在伊尔库茨克的军队击溃,这么大的事情参与会议的众人都表情凝重的思考可行性和风险。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