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9章 华俄议和三_大时代的中华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个月从英法美手中获得了多少物资。

  在十月起沙俄不再提和谈的事情,显然就是希望在冬季发起攻势借助天时地利扭转局势,输的不是那么难看。

  而在两国的外交会谈上,沙俄却一直盯着华夏在伊尔库茨克驱逐平民的行动抗议,有着英法美日葡荷等国的声援,华夏遭受极大的国际舆论压力。

  尤其是十月底,二十多万没有办法离开的俄国平民不断的闹腾,要吃要喝要穿。

  本就没有充足补给的华夏自己都还要运输粮食和弹药以及冬衣呢,哪里有功夫管这些俄国人。

  而前往亚尔斯克的铁路每天只有一列,其他的列车都是在运输弹药。每天铁路,想要步行到达亚尔斯克比登天还难,一个不慎甚至会饿死冻死在开始入冬西伯利亚。

  面对不断闹腾的俄国人,华夏选择的方式是架起机枪。要么向北自己寻找过冬的出路,要么就是等待火车,要么就是吃枪子。

  二十多万人,离家时是夏天,携带的粮食也在一个多月的消耗中所剩无几。

  华夏提供前往伊尔库茨克的火车可不是免费的,而是让居住在伊尔库茨克周边的城市的沙俄平民竞价,每次一列火车一千八百人。

  其中八百多个坐票,站票一千出头,都是价高者得。

  有钱的人已经先行离开,在周边城市有房产的甚至可以以房产抵押从而获得离开的资格,甚至还可以获得一些粮食和资金。

  这也是华夏为了自己的吃相不算难看做的表面功夫。土地在西伯利亚遍地都是,华夏坚持华夏的法律,认为土地的归属权属于国家,加上西伯利亚有的是土地,价格也是极低,所以没有人说些什么。

  而城市城镇的房屋,那就需要搞搞面子工程,远离伊尔库茨克和铁路沿线的居住地,华夏基本上都是不承认他们的房屋所有权。

  而在繁华的伊尔库茨克周边和铁路沿线这些外国记者容易到达的地方,北方战区不断的派遣士兵逼迫平民离开,以低廉的价格购买了大量的居所。

  现在的华夏是一个世界大国,为了不让以后的黑历史搞得像白头鹰的头皮悬赏一样血腥和无底线,不得不做出一些看起来只是立牌坊的事情。

  在北方战区用枪口顶着之后,沙俄的平民很快识趣的做出了选择。

  将近十万人希望抵达更北方的布拉茨克,那里还不是华夏占领的区域,也是仅次于伊尔库茨克的繁华地带,更有三十万大军庇护。

  然而他们哪里知道此时的布拉茨克但凡是过冬的物资都已经供给了军队。

  对于平民选择离开之后的结果,北方战区负责平民治安和运输迁徙的人都知道,但所有人都没有提醒。

  这些平民的离开,被华夏大肆报道,以此作为民主和尊重敌国平民人权的体现,顺带着对之前华夏限制沙俄民众自由的指责做出反击。

  华夏的目的是削减沙俄在远东的平民数量,减少之后的治安工作难度,腾出位置让华夏安置移民。

  请收藏:https://m.qu7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